您现在的位置是:自然百科
吕宋楸毛
2023-03-02 16:35自然百科 人已围观
药材名称:吕宋楸毛
名称出处:李承祜《生药学》
概况异名:吕宋楸荚粉(李承祜《生药学》),红果果,香桂树、假桂树(《中药大辞典》)。
基源:为大戟科野桐属植物粗糠柴果实上的腺毛及茸毛。
原植物:粗糠柴Mallotus Philippinensis(Lam.)Muell.Arg.(Crotor philippinensis Lam.)
形态:常绿小乔木,高8~10m。小枝被褐色星状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1~4cm,密被短柔毛;叶片长椭圆形或卵形,先端渐尖,基部狭窄略钝,长7~16cm,宽2~5cm,上面无毛,下面被稠密的短星状毛及红色腺点,基出3脉,近叶柄处有2腺体。花单性,细小,无花瓣,雌雄同株。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常有分枝,长3~8cm,花序梗及分枝密被星状毛及腺点;雄花萼片3~4,外被星状茸毛及腺点;雄蕊18~32;子房2~3室,被鲜红色颗粒状腺点。蒴果球形,直径6~8mm,密被鲜红色腺点及星状毛;种子球形。花期3~4月,果期7~8月。(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1775条图)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丛林中或村落附近灌丛中。分布于中国西南及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
生药采集:采下充分成熟的果实,入布袋中,磨擦搓揉抖振,擦下毛茸,拣去果实,收集毛茸,干燥。
鉴别:腺毛及毛茸呈细粒状、浮动性粉末,暗红色,无臭、无味,投水面上浮,使水变微红色,投乙醇、醚、氯仿及氢氧化钾液中,溶液深红色,徐徐振荡,其灰色部分(非腺毛)聚集于表面。
贮藏:置干燥处,防潮。
化学性质含有粗糠柴毒素(Kottlerin)约10%、异粗糠柴毒素(Isorottlerin)[1]、4-羟基粗糠柴毒素(4-Hydroxyrottlerin)-3,4-二羟基粗糠柴毒素(3,4Dihydroxyrottlerine)[2]、间苯三酚(Phloroglucinol)[3]、岩白莱素(Bergenin)[4],又含蛋白质、脂肪油、纤维素、蜡、甙类及鞣质[5]。
另从该植物的果实中分出数种异戊二烯黄酮化合物:粗糠柴毒素Ⅰ、异粗糠柴毒素、Isoallorottlerine[6~7]、3’-Prenylrubranine、2’,2’,6’-Trihydroxy-2’,2”-Dimethylpyrano-(6”,5”,4’,5’)-chalcone、5,7-Dihydroxy6-prenyl-8-(3-acethy1-2,4,6-trihydroxy-5-methylbenzyl)flavanon、2’,4’-Dihydroxy-6’-meth oxy-3’-prenyl-chalcone、5,7-Dihydroxy-6-methyl-8prenylflaranone[8]。
参考文献[1] CA 1949;43:8301e。
[2] CA 1965;63:16294r。
[3] CA 1955;49:9230i。
[4] CA 1964;60:13574o。
[5] 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上海教育出版社,1960:532。
[6] Planta Med 1975;28(1):16。
[7] J chem Soc(c)1968;21:2625。
[8] Indian Chem Sect B 1988;27B(3):238。
果毛的醇提取物在体外,体内具有杀绦虫作用,对吸虫亦有效,而对线虫则无效;水提取物效力较差。
参考文献IndJ Med Res 1967;55(7):746。
药性性味:淡,平。有毒。 ①《广西中药志》:“淡,平。”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微苦、微涩,凉。”
功效:驱虫。
主治:绦虫病。 ①李承祜《生药学》:“为绦虫之有效驱除剂。并能驱除蠕虫,有通泻作用。” ②王殿翔《生药学》:“为有效的驱绦虫剂,兼能驱除蛲虫及线虫类。” ③《广西中药志》:“治烂疮、跌打,煎水洗脚肿、风湿。”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3~6g。外用:煎水洗或涂敷。
使用注意:《全国中草药汇编》:“本品果实上腺毛有毒,过量则可引起中毒,发生恶心、呕吐、强烈下泻。解救方法:洗胃,内服蛋清面糊、活性炭或鞣酸蛋白,大量饮淡盐水或静脉滴注5%葡萄糖盐水,对症治疗。”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绦虫:吕宋楸荚粉末4.5g,咖啡碱0.7g,石榴皮碱3g,蓖麻油4.5g,入胶囊、丸剂、锭剂等服之。”
相关推荐: 吕宋楸毛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63334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