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自然百科

毛麝香

2023-02-27 07:58自然百科 人已围观

概况

异名:饼草(《广东中药》),凉草、五郎草、蓝花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五凉草(《岭南采药录》),辣蓟、辣鸡(《陆川本草》)。

基源:为玄参科毛麝香属植物毛麝香的全草。毛麝香属全世界约10种。中国约4种。

原植物:毛麝香Adenosma glutinosum(L.)Druce(Adenosma grandiflorum Benth.;Adenosma caeruleum R.Br.Prodr.)

形态:直立草本,高达1m,全体密被多细胞腺毛和长柔毛。茎圆柱形,基部木质化,上部略四方形,中空,常分枝。叶对生,叶片卵状披针形至宽卵形,长2~10cm,宽1~5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或亚心形,边缘有不整齐细齿,下表面密被黄色腺点,腺点脱落后留下褐色凹窝,叶柄长3~20cm。花单生于叶腋或成总状花序顶生;花梗长5~15mm,其顶端有1对小苞片,长5~9mm;花萼5枚,果期略增大且宿存;花冠紫蓝色或紫红色,长9~28mm;上唇卵圆形,先端截形或微凹,下唇3裂,先端钝圆或微凹;药室分离,花药仅1室成熟,另1室退化成腺状;花柱上端具薄质的翅。蒴果卵状锥形,具2纵沟,4瓣裂。种子矩圆形,棕褐色,有网纹。花期7~9月,果期8~10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7卷.第2分册.图版71-4)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300~2000m的荒山坡或疏林的草丛中。分布于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

生药

采集:秋季采收,晒干。药材产于广东。

鉴别:全草长20~30cm。根残存。茎粗约2~4mm,有分枝,外表黑褐色,有浅纵皱,被疏长毛;质坚易折断,中空,稍纤维性。叶极皱缩,上面黑褐色,下面浅棕褐色,被柔毛,密具凹下的腺点。花多已结果,萼宿存,茶褐色,5裂,其中一裂片显著长大。蒴果茶褐色至黄棕色。气浓香烈,味稍辣而凉。以芳香、无杂质者为佳。

贮藏:置干燥处。

化学性质

含黄酮甙、酚、三萜类、挥发油及氨基酸[1,2]

参考文献

[1]福建药物志.第2册.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287 。
[2]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445。

药性

性味:辛,温。 ①《岭南采药录》“辛。” ②《南宁市药物志》:“辛而微涩。” ③《广东中药》“苦、辛,温。”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辛、苦,温。”

功效:祛风除湿,行气止痛,散瘀消肿,解毒止痒。

主治:风湿骨痛,气滞腹痛,疮疖肿毒,皮肤湿疹,瘙痒,跌打损伤。 ①《生草药性备要》:“祛风消毒。” ②《岭南采药录》:“理跌打伤,能消肿止痛,散疮疡恶毒。治气痛。” ③《南宁市药物志》:“止血,止痛,散瘀消肿。治跌打刀伤,风湿疮疡。” ④《广东中药》:“治山岚瘴气,水土不服,产后肝风口渴,并治皮肤瘙痒。” 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湿,消肿痛。治小儿麻痹,风湿骨痛,风寒腹痛,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疮肿毒。” ⑥《广东中草药》:“治皮肤湿疹,黄蜂螫伤。” ⑦《全国中草药汇编》:“小儿麻痹症初期,受凉腹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肿痛,痈疖肿毒,黄蜂螫伤,湿疹,荨麻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水田皮炎:毛麝香、飞扬草、旱莲草、毛果算盘子、黑面叶、两面针、穿心莲各等量。将毛麝香、穿心莲共研细粉,其它药加水煎4~5小时,过滤去渣,加入2药粉末再煎片刻(以500g药量煎成500g药液为宜)。用药液涂患处,每日4~5次。”

单方应用:①《中医大辞典》:“治小儿麻痹症初期、风湿痹痛,腹痛:毛麝香9~15g。水煎服。”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风湿痛:鲜毛麝香适量,水煎洗患处。” ③《简明中医辞典》:“治跌打损伤,疮疡,湿疹:鲜毛麝香适量,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患处。” ④《广西中草药选编》:“治毒蛇咬伤,荨麻疹:鲜毛麝香适量,捣烂外敷或煎水洗患处。” ⑤《广东中药》:“治哮喘:毛麝香净叶切丝,配洋金花卷烟吸。” ⑥《广东中药》:“治山岚瘴气,水土不服,产后肝风口渴:毛麝香9~15g。水煎服。”


相关推荐: 毛麝香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63334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