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自然百科

管角螺

2023-03-01 20:39自然百科 人已围观

概况

异名:角螺、响螺、海螺、号螺(《中国药用动物志》),响螺厣(《中国动物药》)。

基源:为盔螺科角螺属管角螺的厣。

原动物:管角螺Hemifusus tuba(Gmelin)

形态:贝壳大,呈梨形,两端较尖。螺旋部短,其高度不及壳高1/3。体螺层中部膨大,前端尖长。自螺旋部第3层开始到体螺层止,每层肩部有一列随着螺层旋转的结节突起和细密的肋纹,在体螺层则形成三角的棘。贝壳表面有一层黄褐色的壳皮,其上有黄褐色或淡棕色的茸毛,死后茸毛常不脱落。壳口长大,后部较宽,口内呈淡红色,有珍珠光泽。厣角质,梨形,棕色。生长线粗糙。(图见《中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35页.图38)

生境与分布:栖息在近海底深约10余米左右的泥沙或泥质海底。分布于东海和南海。

生药

采集:四季捕捉,捕后将螺投入沸水中,去壳将肉和厣分别取出,晒干。

化学性质

近2kg卵囊(Egg sack)的液体物质,加热凝固,得粗Vitallin160克,为吸湿性物质。含胆碱、氨基酸(丙氨酸0.71%、缬氨酸0.27%、亮氨酸10.29%、脯氨酸1.1%、苯丙氨酸0.22%、门冬氨酸1.6%、酪氨酸0.8%、精氨酸3.73%、赖氨酸0.86%、色氨酸1.49%),卵囊(Egg capsule)蛋白,Albumoids与角蛋白(Keratin)及弹性蛋白(Elastin)类似,其中含甘氨酸、酪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及谷氨酸等,后二者含量占蛋白量的30%。

厣主由胶蛋白组成。

参考文献

中国药用动物志协作组.中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35。

药性

功效:清热解毒,生肌敛疮,滋阴补虚。

主治:中耳炎,白带过多,小儿头疮,体虚倦怠,四肢酸软,潮热盗汗等。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0~30g,外用:调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中国动物药》:“治白带过多:响螺厣25g,海螺蛸25g,焙干研细末,每服5g,开白水送服。” ②《中国动物药》:“治阴虚发热、盗汗:响螺厣50g,牡蛎50g,研细末,每服5g,开白水送服。”

单方应用:《中国动物药》:“治小儿头疮:响螺厣适量烧存性,研末,麻油调敷。”


相关推荐: 管角螺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63334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