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自然百科

白花菜子

2023-03-01 20:40自然百科 人已围观

概况

异名:羊角菜(《纲目》)。

基源:为白花菜科白花菜属植物白花菜的干燥成熟种子。

原植物:白花菜Cleome gynandra L.[Gynandropsis petaphylla(L)DC.;Gynandropsis gynandra(L.)Briq.],又名白花草、臭狗粪(山东),臭豆角(河北),臭腊菜(湖北),五梅草(福建)。

余项参见“白花菜”条。

生药

采集: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晒干后打下种子,除净杂质。药材主产于河北。

鉴别

性状:种子扁圆形,直径1~1.5mm,厚约1mm;表面黄褐色或黑褐色,粗糙不平,有细密方形或多角形网纹隆起,排列成同心环状,种脐凹入;种仁淡黄色。气微,味微苦。以颗粒饱满、色黑者为佳。

显微 种子横切面:表皮细胞壁厚,呈乳头状突起或数个乳突连接成毛状,内含棕色色素,于横切面四周呈轮齿状;表皮下为色素层,细胞呈长条形,切向延长,略呈规则波状;其下方为1列石细胞,长条形,栅状径向排列,长40~60μm,直径4~10μm;种皮内表皮为1~2列石细胞,切向延长排列,长60~80μm,直径12~16μm。胚乳及胚全为薄壁组织,内含脂肪油等物质。(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图192)

理化:取样品粉末1.5g,置沙氏提取器中,用乙醚回流脱脂4小时,弃去乙醚,然后用乙醇50ml回流提取4小时,提取液回收乙醇后,用少量乙醚溶解,点于WhatmanNo:1滤纸上,以丁醇-醋酸-水(4:1:3)为展开剂,上行展开17cm,喷以硝酸银-氢氧化铵试液后,于105℃烤5~10分钟,显1个棕色斑点(喷雾前在棕色斑点位置上方显一黄绿色斑点,喷雾后不消失)。(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267)

贮藏:置干燥处。

化学性质

含硫甙一白花菜子甙(Glucocapparin)[1]、醉蝶花素(Cleomin)约0.25%[2]、脂肪油17.6%[3,4]、屈曲花甙(Glucoiberine)、新葡萄糖芸苔素[5]

参考文献

[1] Acta Chem Scand 1955;9:887。
[2] J Crude Drug Research 1971;11:1085。
[3] Chemotaxonomie der Pflanzen Ban3 Birkhauser,1964:359,363。
[4] 中药志.第3册.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303。
[5]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77。

药性

性味:苦、辛,温。有小毒。 ①《纲目》:“苦、辛,微毒。” ②《天津中草药》:“苦、辛,温,有小毒。” ③《福建药物志》:“辛、微苦,平。”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主治:风湿痹痛,筋骨酸痛、麻木,腰腿痛,跌打损伤,痔疮,疟疾。 ①《纲目》:“煎水洗痔;捣烂敷风湿痹痛;擂酒饮,止疟。” ②《安徽药材》:“散风去湿,活血止痛。” ③《天津中草药》:“通血脉,消肿止疼。治风湿疼痛,损伤作痛,痔漏。” ④《广西本草选编》:“散寒止痛。治风湿性关节炎,骨结核。” ⑤《青岛中草药》:“祛风散寒,消肿止痛。治风寒筋骨麻木,肩背酸痛,腰痛,腿寒,痔疮,跌打损伤。” ⑥《安徽中草药》:“治跌打损伤,疟疾。” ⑦《新乡地区中草药选编》:“治产后风,身上痛,发热恶寒。” ⑧《湖北中草药志》:“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骨结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

使用注意:不宜多服、久服,无寒者忌用。 ①《青岛中草药》:“无寒者不宜应用。” ②《湖北中草药志》:“无寒者不宜用,多食则胃中闷满。” ③《中医大辞典·中药分册》:“一次服用大量,或少量多次服用,可致中毒。”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纲目》:“治风湿痹痛,痔疮:白花菜子煎水洗或捣敷。” ②《安徽药材》:“治风湿肿痛:白花菜子煎水外洗,或捣烂外敷。”


相关推荐: 白花菜子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63334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