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自然百科
食盐
2023-02-28 20:44自然百科 人已围观
药材名称:食盐
名称出处:《别录》
概况异名:盐(《周礼》),大盐(《本经》),海盐(《陶弘景》)。
基源:食盐为海水或盐井、盐池、盐泉中的盐水经煎、晒水份蒸发后而形成的结晶体。
历史:食盐最早记载于《别录》,列为中品。李时珍谓:“黄帝之臣宿沙氏,初煮海水为盐。本经大盐,即今解池颗盐也。别录重出食盐,今并为一。”表明从黄帝年代已知海水可作盐了。
形态:食盐属于等轴晶系。晶体常呈立方体、八面体;集合体呈骰子形状或粒状,有的呈细粒状或粉末状。纯净者,无色透明,常因含杂质呈灰白色。玻璃光泽。在湿空气中易吸水潮解。硬度2~2.5。质脆,易打碎,密度2.1~2.5g/cm3。易溶于水。气微,味咸。
产状:由于成因不同而分为几种类型。由海滨海水沉积的为海盐;内陆湖泊沉积的为池盐或湖盐;溶解下渗成卤水的为井盐。
产地 主产中国沿海各地。
生药鉴别
性状:食盐为结晶性立方体或股子形柱状体或粒状体。大小不一。白色或淡灰白色。有的为无色透明。质硬而脆,易打碎,断面具玻璃样光泽。气微,味咸。
理化:食盐0.1g,溶于10ml水中,滤液: ①加硝酸使成酸性后,加硝酸银试液,即生成白色凝乳状沉淀;分离,沉淀加氨试液即溶解,再加硝酸,沉淀复生成。 ②取铂丝,用盐酸湿润后,蘸取滤液,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显鲜黄色。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化学性质食盐主成分为氯化钠(NaCl)。其中含Na 39.4%,Cl 60.6%.尚含有K、Mg、Ca、I等元素。由于来源、制法等不同,其含有物质常有差异。
参考文献青藏药用矿物 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32。
药性性味:咸,寒。 ①《别录》:“咸,温。大盐:甘、咸。” ②《本草蒙筌》:“咸,寒。” ③《纲目》:“咸、微辛,寒。”
归经:入胃、大小肠经。 ①《纲目》:“走肺、肾。”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肾、肺、肝三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少阴、手少阴、足阳明、手太阴、阳明经。”
功效:涌吐,清火,凉血,解毒。
主治:食停上脘,心腹胀痛,胸中痰癖,二便不通,齿龈出血,喉痛,牙痛,目翳,疮疡,毒虫螫伤。 ①《本经》:“大盐,令人吐。” ②《别录》:“主下部疮,伤寒寒热,吐胸中痰癖,止心腹卒痛,坚肌骨。大盐,主肠胃结热,喘逆,胸中满。” ③《本草拾遗》:“除风邪,吐下恶物,杀虫,明目,去皮肤风毒,调和腑脏,消宿物,令人壮健。人卒小便不通,炒盐讷脐中。” ④《日华子本草》:“暖水脏,(主)霍乱心痛,金疮,明目,止风泪,邪气,一切虫伤疮肿,消食,滋五味,长肉,补皮肤,通大小便,小儿疝气。” ⑤《纲目》:“解毒,凉血润燥,定痛止痒,吐一切时气风热,痰饮,关格诸病。” ⑥《医林纂要》:“熟用补心,安神止妄,活血去瘀,生用泄肾,坚骨固齿,降逆消痰。” ⑦《随息居饮食谱》:“补肾,引火下行,润燥祛风,清热渗湿,明目,杀虫,专治脚气,点蒂钟坠,敷蛇虫伤。”
用法用量:内服:沸汤溶化,1~3g;作催吐用宜炒黄,9~18g。外用:炒热熨敷或水化点眼、洗疮。
使用注意:水肿忌服。 ①《素问》:“血病无多食咸,多食则脉凝泣而变色。” ②《别录》:“多食伤肺喜咳。” ③《蜀本草》:“多食令人失色肤黑,损筋力。” ④《本草衍义》:“病嗽及水者宜全禁之。” ⑤《本草经疏》:“消渴,法所大忌。”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①《刘禹锡传信方》:“崔中丞炼盐黑丸治天行时气,心痛,血痢,骨蒸:盐末30g,纳粗瓷瓶中,实筑泥头,炭火煅,勿令瓶破,候瓶赤撤去火,破瓶取出候用。另豉30g(熬),桃仁30g(和麸炒熟),巴豆60g(去心膜纸包炒令油出)。上四物捣匀入蜜和丸,梧子大,每服3丸,平旦时服。时气豉汁及茶下,心痛酒下,血痢米饮下,骨蒸蜜汤下。忌久冷浆水。服后吐利勿怪。若吐利多,服黄连汁止之。小儿、女子不可服。” ②苏颂《图经本草》:“柳宗元救三死方治干霍乱病,上不可吐,下不可利,出冷汗,气欲绝:盐15g,熬令黄,童子小便200ml合和温服,少顷吐下。” ③杨士瀛《仁斋直指方》:“治漏精白浊:白盐30g(筑紧),煅1日,出火毒。白茯苓、山药各30g,均为末,枣肉和蜜丸,梧子大。每服枣汤下10丸。” ④《普济方》:“治口鼻急疳,蚀烂腐臭:斗子盐、白面等份为末,每以吹之。” ⑤《肘后方》:“治手足心毒,风气毒肿:盐末、椒末等份,酢和敷。” ⑥《唐瑶经验方》:“治风热牙痛:槐枝煎浓汤400ml,入盐500g煮干,炒研。日用揩牙,以水洗目。” ⑦《子母秘录》:“治小儿撮口:盐豉脐上灸之。” ⑧《广利方》:“治气淋脐痛:盐和醋服之。” ⑨《杨氏家藏方》:“治二便不通:盐和苦酒敷脐中,干即易,仍以盐汁灌肛内并用纸裹盐投水中饮之。” ⑩《食疗本草》:“治齿齿动:盐15g,皂荚2挺。同烧赤研末,夜夜揩齿,1月后瘥。”
单方应用:①《金匮要略》:“治贪食,食多不消,心腹坚满痛:盐30g,水600ml煮令盐消,分三服,当吐出食。” ②《肘后方》:“治头痛如破,非中冷又非中风,是胸隔中痰厥气上冲所致,名为厥头痛:以盐汤取吐,不吐撩出。” ③《梅师方》:“治心腹胀坚,痛闷欲死:盐15g,水200ml煮服取吐,吐下即定。” ④《杨起简便方》:“治酒肉过多,胀满不快:用盐花擦牙,温水漱下1~2次。” ⑤《儒门事亲》:“治喜笑不止:盐成块者60g火烧令通赤,放冷研细,以河水200ml煎三五沸,放温,分3次啜之,探喉取吐。” ⑥《救急方》:“治霍乱腹痛:盐炒,1包熨其心腹,令气透,又以1包熨其背。” ⑦《救急方》:“治血痢不止:白盐纸包,烧研,调粥吃3~4次。” ⑧《救急方》:“治脱阳虚证,四肢厥冷,不省人事,或小腹紧痛,冷汗气喘:盐炒熨脐下气海穴取暖。” ⑨《肘后方》:“治下痢肛痛不可忍者:盐熬,包后生熨。” ⑩《药性论》:“治小儿不尿:安盐于脐中,以艾灸之。” ⑾《仁斋直指方》:“治大人小儿目中浮翳遮睛:白盐生研,少许频点。” ⑿《仁斋直指方》:“治酒渣赤鼻:白盐常擦之。” ⒀《外台秘要》:“治体如虫行:盐300g,水12000ml煎汤洗浴3~4次。亦治一切风气。” ⒁《永类钤方》:“治臁疮经年:盐中黑泥晒研搽之。” ⒂《千金方》:“治齿龈宣露:每旦噙盐,热水含百遍。” ⒃《千金翼方》:“治疮癣痛痒初生者:嚼盐频擦患处。” ⒄《食疗本草》:“治蠼螋尿疮:盐汤浸棉,敷疮上。” ⒅《千金方》:“治蜂虿螫叮:嚼盐涂之。” ⒆《外科精义》:“治溃痈作痒:以盐摩患处,四周即止。”
医药家论述①寇宗奭《本草衍义》:“《素问》云,咸走血,故东方食鱼盐之人多黑色,走血之验可知。病喘嗽人及水肿者,宜全禁之。” ②李时珍《纲目》:“《素问》曰水生咸,此盐之根源也。夫水周流于天地之间,润下之性无所不在,其味作咸,凝结为盐亦无所不在,在人则血脉应之。盐之气味咸腥,人之血亦咸腥。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多食则脉凝泣而变色,从其类也。煎盐者用皂角收之,故盐之味微辛,辛走肺,咸走肾。喘嗽,水肿,消渴者盐为大忌,或引痰吐,或泣血脉,或助水邪故也。然盐为百病之主,百病无不用之。故服补肾药用盐汤者,咸归肾,引药气入本脏也,补心药用炒盐者,心苦虚以咸补之也。补脾药用炒盐者,虚则补其母,脾乃心之子也。治积聚结核用之者,咸能软坚也。诸痈疽眼目及血病用之者,咸走血也。诸风热病用之者,寒胜热也。大小便病用之者,咸能润下也。骨病齿病用之者,肾主骨,咸入骨也。吐药用之者,咸引水聚也。诸虫及虫伤用之者,取其解毒也。” ③王秉衡《重庆堂随笔》:“盐味最咸。味过咸即渴者,干液之征也。既能干液,则咸味属火无疑。但味虽属火而性下行,虚火上炎者,饮淡盐汤即降,故为引火归元之妙品。”
参考文章- 猪病查询-食盐中毒猪
- 鸡吃食盐要防中毒鸡
- 猪病手册--食盐中毒猪
- 注射食盐甲醛液给公猪去势猪
- 怎样防治羊的食盐中毒?羊
- 绿壳蛋鸡食盐中毒鸡
- 猪食盐中毒的病因分析和防治体会猪
- 一例误饮过量食盐造成雏鸡中毒的诊治鸡
- 雏鸡食盐中毒的病理观察及处理鸡
- 一起肉鸡食盐中毒的诊治鸡
相关推荐: 食盐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63334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