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百科知识

东坡肘子的来历和典故(东坡肉的简介典故)

2023-03-28 20:44百科知识 人已围观

小编现在给大家详细介绍关于“东坡肘子的来历和典故”的核心内容以及“东坡肉的简介典故”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帮到您。

东坡肉的来历是什么?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两度杭州为官,第一次是当通判(公元1069年),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西湖诗。公元1088年时,西湖久无整治日见颓败,官府花了大钱整治西湖却未见成效。时任太守竟欲废湖造田。危急时刻苏东坡再度到杭州任太守。苏东坡认为“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是绝对不能废的。他带领杭州民众疏浚西湖,终使西湖重返青春。杭州百姓感激不尽,纷纷敲锣打鼓、抬猪担酒送到太守府。苏东坡推辞不掉,只好收下。面对成堆猪肉,他叫府上厨师把肉切成方块,用自己的家乡四川眉山炖肘子的方法,结合杭州人的口味特点,加入姜、葱、红糖、料酒、酱油,用文火焖得香嫩酥烂,然后再按疏浚西湖的民工花名册,每户一块,将肉分送出去。民工们品尝着苏太守送来的红烧肉,顿感味道不同寻常,纷纷称其为“东坡肉”。有家饭馆老板灵机一动,设法请来太守府的厨师,按照苏东坡的方法制成“东坡肉”,于是饭店从早到晚顾客不断,生意格外兴隆。别的饭馆一见也纷纷效仿,一时间,大小饭馆都卖起了“东坡肉”,“东坡肉”遂成了杭州第一大菜。后来,“东坡肉”越传越广,越做越精,成为风靡全国的一道名菜。目前,全国著名的有杭州“东坡肉”、黄州“东坡肉”、江西永修“东坡肉”、江苏扬州和苏州“东坡肉”、云南大理“东坡肉”以及苏轼故乡四川“东坡肉”等。

“东坡肉”的来历?

东坡肉典故: 北宋文豪苏东坡两次来杭任太守,浚湖筑提,杭州百姓为感谢他"抬猪挑酒”,他嘱家人按他的烧肉方法将猪、酒烹制成菜并犒劳民工,家人误将酒与肉一起烧制,烧出的肉竟特别香美可口,人们传颂苏东坡勤政爱民,就把为此烹制出来的猪肉称为"东坡肉"。杭州菜馆也效法仿制,至今东坡肉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制作时,选用细皮薄膘五花条肉,用冰糖、酱油作佐料,以绍酒代水,将切成块状的肉置入小葱填底的沙锅,密封上蒸,不走原味,有酥而不碎、肥而不腻的特点。 "佛跳墙"是闽菜中首屈一指的名牌佳肴。因用料讲究,制法独特,滋味香浓而驰名中外。此菜脍炙人口,还与它的神奇传说不无关系。 那还是在1300多年前的唐代。据说一位不知来掸涪侧皇乇郝岔酮唱捆历的高僧,光临福建传经布法,与他的寺院相毗邻的一家菜馆,时常有一种菜肴飘出异样的香味,令他蠢动凡尘之念。终于有一日,他按捺不住,跳过墙去,一饱口福,以至破了戒规。传说不见经传,却在民间流传,这更充分说明了佛跳墙这道菜经久不衰的魅力。 "佛跳墙"可以考证的历史,距今也有200多年了。清道光年间,福州市聚春园菜馆郑春发曾以烹制此菜蜚声遐迩。郑春发原在清代布政司周莲府中当衙厨。 有一天,周莲应邀赴当地最大的钱庄老板的家宴。钱庄老板娘素有一手绝妙的烹调技艺。那一天为了显显身手,趁机巴结一下周莲,便亮出效法古人用酒坛煨菜的拿手菜。此菜上席后打开坛盖,立即香气四溢,令人垂涎吞液,直吃得坛底朝天,周莲仍不忍放下筷子。 回府之后,他对郑春发绘形绘色地描述此菜的形态和滋味。心有灵犀的郑春发,根据周莲所讲的用料、烹制方法和成品菜肴的色香味形诸般特点,反复试制,反复调整,终于觉得达到了理想的境界,便为周莲献上这道精心烹制的佳肴。周莲不吃则已,一吃拍桌叫绝,夸奖郑春发心灵手巧,不负栽培。郑并不满足依样画葫芦,以后又不断琢磨,主料不拘一格,辅料增添适当的山珍海味,加工方法因料制宜,经多道工序,最后用绍兴酒细细煨制,效果大大超过钱庄老板娘。 入世沧桑,周莲后来破落后,郑春发也离开布政司。为了生活,自己开设了聚春园菜馆,将多年研制的坛煨菜肴作为招牌菜拿出经营,不久便声名大振。 忽一日,有几位秀才慕名而来,专程品尝那道哄传一时的名菜。当店小二捧出一个陈酒坛子,请客启盖享用时,秀才不但不理睬,反而对那陈旧坛子嘲笑一翻。殷勤的店小二上去打开坛盖,那闷足了的香气扑鼻而来,轻狂的秀才们顿时放下了架子,伸着脑袋,吸溜鼻子,流了口水,连称奇哉美哉。有一位脱口说道:"即使佛祖闻菜之香,亦必跳墙破戒偷尝"。另一位动问菜名,店小二答道是"坛子煨菜",秀才连连摆手摇头:太直太俗,不雅不妥,于是即兴唱道:"坛启菜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众人齐声称妙,此菜以"佛跳墙"命名最耐灵味。从此,"坛子煨菜"便得"佛跳墙"的雅称。

东坡肉的来历是什么?

北宋文豪苏东坡两次来杭任太守,浚湖筑提,杭州百姓为感谢他"抬猪挑酒”,他嘱家人按他的烧肉方法将猪、酒烹制成菜并犒劳民工,家人误将酒与肉一起烧制,烧出的肉竟特别香美可口,人们传颂苏东坡勤政爱民,就把为此烹制出来的猪肉称为"东坡肉"。杭州菜馆也效法仿制,至今东坡肉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制作时,选用细皮薄膘五花条肉,用冰糖、酱油作佐料,以绍酒代水,将切成块状的肉置入小葱填底的沙锅,密封上蒸,不走原味,有酥而不碎、肥而不腻的特点

东坡肉的来历请简述

简单点的做法:胁条肉(五花肉)洗净整块放凉水中煮开,加姜块花椒去腥取出用清水洗去浮沫,切成一寸见方的小块,但不切断砂锅底铺发好的蕨菜干笋干,即吸油,又增笋香,还多点可进嘴的东西放大量的醋,酱油,料酒(至少半斤),少许肉汤,香料,葱姜,冰糖面粉加水调成厚糊,牛皮纸剪宽条沾在面糊将沾满面糊的牛皮纸条糊在砂锅的边缘,此功用是封住多余的出气口,让香味闷到锅里小火煮上两个钟头,开盖,转大火收干汤汁,盛出一碗,垂涎三尺材料:五花肉2斤,黄酒500g,a(姜30g,大葱30g,八角3大个,冰糖80g,桂皮,香叶少许),b(生抽,老抽各30g),盐看着放。
制作:
1.先将五花肉用水焯过。肉先不用切,焯过水后再切成3cm大小的块,这样肉炖好后不易变形。
2.将焯过的五花肉,黄酒,盐,a,b放入沙锅内,黄酒一定要过肉面。糖要放的适合,要先甜后咸。成品略甜。
3.先大火烧开,改小火慢炖2小时至肉有半透明感。
4.肉香酥烂的东坡肉就出锅了。
记住一定要放黄酒,一滴水也不要放,这才正宗的东坡肉

东坡肉的由来?

相传为北宋诗人苏东坡(四川眉山人)所创制。东坡肉的最早发源地,是湖北黄冈。1080年苏东坡谪居黄冈,因当地猪多肉贱,才想出这种吃肉的方法。宋代人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记载:“东坡性喜嗜猪,在黄冈时,尝戏作《食猪肉诗》云:‘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后来,1085年苏东坡从黄州复出,经常州、登州任上返回都城开封,在朝廷里任职,没过多久,受排挤,1089年要求调往杭州任太守,这才将黄州烧肉的经验发展成东坡肉这道菜肴。作为汉族佳肴,后流行于江浙。

以上内容就是关于东坡肘子的来历和典故和东坡肉的简介典故的全部内容,是由网络编辑之家小编认真整理编辑的,如果对您有帮助请收藏转发...感谢支持!

东坡肘子的来历和典故(东坡肉的简介典故)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63334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