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百科知识
邹和平(邹和平 高安市)
2023-03-26 20:44百科知识 人已围观
邹姓女孩取名带金字旁的,且含义要好的
邹。光明的未来
新构造运动的含义
新构造运动,舒尔茨指的是造成现代地形学基本特征的构造作用。尼古拉耶夫认为,这种运动具有普遍性和节律性,其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振荡,即造陆运动(地质矿产部地质词典办公室,2005)。新构造运动的时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综上,有以下观点:从新第三纪至第四纪早期;第四纪;新近纪至近代;时间不应限制,只要造成现代地形学基本特征的构造作用是新构造运动。最强烈的新构造运动发生在新第三纪末或第四纪早期。中国喜马拉雅地槽在中新世末回归中国,台湾省地槽从上新世末至更新世初基本结束了发展历史。天山、祁连山、秦岭等已趋于稳定的地区,从新第三纪至第四纪初再次活跃,垂向差异运动十分强烈。分布在中国东部和中部的白垩纪-古近纪红色盆地,在上第三纪以后,大多转化为上升的剥蚀山地或丘陵。上个世纪以来,我国东部出现了一些新的断陷和叠合坳陷盆地,如渭河地堑、黄河、淮河平原等。中新世和上新世以来,中国东部也发生了大规模的基性岩浆喷发。因此,有必要将这一时期的构造运动与阿尔卑斯构造旋回或喜马拉雅构造旋回分开。新第三纪以前,中国大陆地形的基本特征是广阔平坦的地形。新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构造运动使这些地形抬升破坏,形成了中国中部(内蒙古、华北、湖北、湖南、贵州)的地表平坦的山地和高原,以及西部的山地和深部的山间盆地(天山等地)。
因此,本书选取的新构造运动起始时间为新近纪,这也是我国大多数研究新构造运动的学者所使用的新构造运动起始时间,与地质力学中的“新构造”概念相似。也就是说,新近纪以来陆地和海域的年轻地壳构造运动称为新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具有以下特点(地质矿产部地质词典办公室,2005)。
(1)新构造运动的普遍性:新构造时期,无论是地球大陆的哪个部位,还是海域,无论是活动带还是稳定区,都发生了不同类型、不同强度的地壳运动。即使在所谓的稳定台地区域,新构造运动也相当明显。例如,在东欧和北欧,其垂直移动速度约为每年0.3厘米。
(2)新构造运动的继承性:新构造运动往往与老构造运动相似,老构造对新构造的控制作用显著。如中国西部新构造时期,地槽之间的塔里木地块表现为一个差异运动较弱的地块隆起,而每个地槽部位又形成一个受深大断裂控制的强差异断块构造。
(3)新构造运动的间隙:新构造运动的间隙也叫波动或振荡。新构造运动的活动不是连续的,也不是线性的。一个地区的移动速度可能有时快有时慢,或者有时移动有时停止。这个属性叫做gap。由于间歇性升降运动的影响,地貌上往往形成各种类型的多层地貌,同时相关沉积物的岩相也有节律地演化。地理学家和地质学家常常把新构造运动的间隙作为划分和比较第四纪地层、判断地貌相对年龄的重要依据。中国地理时期的划分和比较也是基于这一理论。
(4)新构造运动的差异性或不均匀性:新构造断裂运动导致中新世准平原面分裂解体,地壳块体经历了明显的差异升降。一些地区主要是隆起和剥蚀,而其他地区则拒绝接受新的矿床或堆积。在隆起和剥蚀强烈的地区,矿产资源可能上升到地表或接近地表,也可能全部被剥蚀。在隆起或下降较弱的地区,矿产资源仍可能深埋地下,供我们研究和发现。
因此,新构造运动必然导致地壳不同部位剥蚀程度或保矿条件的差异。新构造运动的研究不仅关系到人类生存环境的优劣和未来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而且对包括铀资源在内的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所谓新构造运动是相对于地质历史上的构造运动而言的,不同的家族对其下限的认识不同。有人说从上新世开始就叫新构造,也有人说从第四纪开始就叫新构造(国外下限是1.64ma,我国现在是2.48ma),也有人认为只有几千年或者几万年,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存在和活动。新构造研究的内容也很广泛。除了第四纪保存的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和构造变化外,还涉及火山、地震,以及受构造作用(或与构造作用有关)控制的外部地质作用,如地表侵蚀、河流侵蚀、温泉和地下水活动。新构造研究的意义显而易见: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各种工程建设,因为人类不是树栖的穴居动物。日本可能是世界上新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国家。时至今日,九重、阿苏、云仙月等火山仍在冒烟,有些火山还经常冒出来。富士和箱根町可能是休眠火山。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以至于有一个传说,日本的房子有轮子,地震后就跑了。这种新构造活动来自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和亚洲的挤压,日本列岛在结构上是一个岛弧。意大利西海岸也是著名的新构造活动区。维苏威火山是世界著名的“灾害型”火山,还有不久前爆发过一次的埃特纳火山(大致与中国张家口地震同期)。但意大利西海岸火山带喷出的火山岩是钾含量较高的碱性熔岩,与日本岛弧的安山岩有较大区别。这表明该区域不处于压缩环境中,而是处于拉伸和裂纹环境中。这个地区地震很多,除了构造地震和火山地震,但强度低。美国西海岸是西半球新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区。
区,尤其以地震令人胆寒,也有活火山,象圣海伦斯火山等。美国西海岸最主要的构造是圣安德列斯断裂,是一条巨大的平移断裂,它分开了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换言之,因为洋壳的消减,一部分详中脊及连接洋中脊的转换断层跑到陆地上来了。 陆内也有许多新构造活动区。中国黑龙江的五大连池、吉林长白山和云南腾冲等是第四纪火山活动区,京津唐、川西、云南等则是地震多发区。青藏高原现今的地貌,也是新构造运动造成的,被视作地球的第三极。青藏高原的大面积隆起对大气圈环流、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北行都有重要影响。 当然,新构造运动除造成灾害和对工程建设带来了不利外,也有它积极的一面。在陆内,新构造活动中蕴含了地热、温泉或矿泉、旅游等资源。在沿海地区,强烈的沉积可造成数千米厚的第四系沉积,在高地热的背景下,这些沉积中的有机质会很快转变成烃类而形成具经济价值的油气资源。 成都地区的第四纪构造及构造运动作者:李永昭, 山东断块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作者:黄春海,万东林,田贵全, 1988年 长江三峡工程地区新构造特征及其对工程地壳稳定性评价作者:袁登维, 1988年 苏浙沪及邻区的活动断裂和新构造分区作者:朱履熹, 1988年 新构造运动与四川盆地的褶皱和油气关系作者:甘昭国,梁恩宇, 1988年 乌鲁木齐市新构造运动特征作者:金海龙,杨法义, 1988年 雷琼盆地新构造特征及其演化作者:黄玉昆,邹和平, 贺兰山东麓新构造运动特征初探作者:单鹏飞,温晋林,璩向宁, 中国东部海域的新构造运动作者:王舒畋, 1988年 河北省沧州地区沿海新构造运动的表现及特点作者:王守一, 1988年 渤海第四纪差异性垂直新构造运动作者:刘锡清, 1988年 北京地区新构造运动特征与地震的关系作者:李华章, 中国东部地区地震活动特征作者:姜久坤,林怀存, 1988年 横断山系新构造基本问题作者:陈富斌, 东北区主要深断裂新构造活动的基本特征作者:孙肇春, 1988年 沂沐带及其附近地区s波最大振幅随距离衰减关系作者:林怀存, 1988年 唐山地震与全新世构造应力场作者:王景明,苏生瑞, 1987年 渤海湾西南沿岸全新世时期的新构造运动和地质环境的变迁作者:石长青,韩书华, 1988年 新断裂的宏观岩性鉴定法作者:刘广润, 渭河断陷带新构造运动的几个问题作者:韩恒悦,米丰收, 1988年 邹和平(邹和平 高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