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百科知识

清真言和作证言怎么读(回族清真言作证言怎么念)

2023-03-22 15:17百科知识 人已围观

尊敬的网友们好!这篇文章主要是给大家详细描述关于“清真言和作证言怎么读”的核心内容以及“回族清真言作证言怎么念”的相关信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请往下看。

文 | 马悦

在阿拉伯古代文学中,“玛卡梅”(Maqámát)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10世纪由赫迈扎尼首创,11世纪哈利里继承了这种文体,其著作《哈利里玛卡梅集》(al-Maqámát al-Ḥaríriyah)久负盛名。

在公元13—14世纪陆续出现了一批带有插图的《哈利里玛卡梅集》抄本,其中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Arabe5847号抄本最受关注,这部抄本制作者的名字广为伊斯兰艺术领域的研究者所知——叶哈雅˙本˙马哈茂德˙瓦西提(Yaḥyá ibn Maḥmúd al-Wásṭí))。

他于公元1237年誊抄了这部《哈利里玛卡梅集》,并根据其的情节为这部抄本绘制了插图,从这部抄本被公之于众到现在一个多世纪以来,它一直被认为是阿拉伯绘画(Arab painting)和伊斯兰艺术(Islamic art)中一部杰作(masterpiece)。这部抄本的末页清楚地记录了誊抄时间,以及誊抄绘图者的名字。

“赞美清高真主的恩典,祝福真主最美的创造——我们的领袖先知穆罕默德及其被选拔的、圣洁无暇的家属与其圣门弟子,求真主赐予他们荣耀、尊严与平安。祈求真主的慈悯、原谅与宽恕,真主的弱仆叶哈雅•本•马哈茂德•本•艾卜•哈桑•本•库莱哈•瓦西提于伊斯兰历634年9月6日星期六日末时分完成了这部书的文字誊抄与插图绘制。

“历史学家传统上把他们的档案视为‘史料’(sources)。荷兰历史学家古斯塔夫·雷尼埃(GustaafRenier,1892-1962)近半个世纪以前指出的,应当用留存至今的过去的‘遗迹’(traces)的观念取代‘史料’的观念。

“遗迹”一词不仅指手稿、刊印的书籍、建筑物、家具、(因人类的利用而发生变化的)地貌,也指各种不同类型的图像,包括绘画、雕塑、版画、摄影照片。”

巴格达是阿拔斯王朝的首都,是当时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中心,阿拔斯王朝统治区域内生活着大量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波斯、突厥穆斯林。在Arabe5847号《哈利里玛卡梅集》抄本中有大量反映伊斯兰教宗教信仰和宗教生活的插图。

先知穆罕默德说:“伊斯兰建立于五大根基:作证除真主外,再无应受崇拜的主宰;作证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谨守拜功;完纳天课;朝觐天房;封莱麦丹月的斋。”

伊斯兰教的基本宗教制度可以概括为念、礼、斋、课、朝(即念作证词、礼拜、封斋、天课、朝觐)五项宗教功修,宗教生活是阿拔斯王朝晚期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基本的宗教实践也体现在Arabe5847号《哈利里玛卡梅集》抄本插图中,这些插图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当时穆斯林的宗教生活。

做证词

诵念作证词,又称作“念功”(Al-Sháhadah),是伊斯兰教五项基本功课之一。

作证言的内容是:“我作证除真主外,再无应受崇拜的主宰;我作证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即: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中国穆斯林称为清真言)。

这两句话是伊斯兰教的最高赞词,表达了伊斯兰教的核心和根本。穆斯林经常将这两句最高的证词镌刻或书写在建筑书籍、匾额、旗帜、工艺品之上。在Arabe5847号《哈利里玛卡梅集》抄本插图中就出现了带有这两句最高的证词的旗帜和建筑铭文。

哈利里在第7篇“玛卡梅”中描述了人们庆祝斋月结束的场景,Arabe5847号《哈利里玛卡梅集》抄本中fols. 19r页的插图正反映了这一场景。

我们看到这幅图中骑士们高举旌旗,每面旗帜上都书写着阿拉伯文,右边的四面旗帜上库法体阿拉伯文书法书写着:“万物非主,唯有安拉,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LáIláhaIllalláhu;MuḥammadunRasúlulláhi);从右数第五面旗帜上书写着《古兰经》112章第1节和第2节的经文:“你说:他是真主,是独一的主;真主是万物所仰赖的。”(QulhuwaalláhuAḥadun, Alláhu al-Ṣamadu)

庆祝开斋节到来

除了写在旗帜上,作证词还会镌刻在清真寺等建筑物上,例如Arabe5847号抄本第50篇“玛卡梅”中的插图——《艾布·宰德在巴士拉的清真寺》,我们看到这幅插图的右上方有一座小型的宣礼塔,宣礼塔塔身为砖砌,塔顶周围有红色的围栏,塔顶下方有“钟乳石饰”(Muqarnas),在“钟乳石饰”的下方有一段文字,用库法体阿拉伯文写着:“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MuḥammadunRasúlulláhi),即“清真言”的后半句。

艾布·宰德在巴士拉清真寺,图片来源:bnf.fr

礼拜及礼拜场所

礼拜(A1-Ṣalát)是伊斯兰教五项基本功课之一。亦称“拜功”。礼拜包括一日五次的礼拜,每周一次的“聚礼”,一年两次的节日“会礼”等。

在阿拔斯王朝时期,一般由当地的法官或行政长官率众进行聚礼,在聚礼的礼拜进行前首先要进行“呼图白”宣讲,呼图白(Al-Khutbah)意为“宣讲”、“演说”,内容主要是颂主赞圣,告诫穆斯林忠职守法,履行善事,并在呼图白中向哈里发祝福。

在Arabe5847号《哈利里玛卡梅集》抄本中虽然没有直接反映礼拜仪式的插图,但是却有几幅插图刻画了进行礼拜的场所——清真寺,并描绘了在清真寺中进行“呼图白”宣讲的情景。

如第7篇“玛卡梅”中的插图——《艾布·宰德进入马拉盖的清真寺》,第28篇“玛卡梅”中的插图——《艾布·宰德在撒马尔干的清真寺讲道》,第50篇“玛卡梅”中的插图——《艾布·宰德在巴士拉的清真寺》。在《艾布·宰德在撒马尔干的清真寺讲道》这幅插图中,窑殿(Miḥráb)、宣讲台(Minbar)、圆柱、拱门以及挂在横梁上的吊灯等清真寺中的元素一应俱全。

一位身穿黑色长袍,缠着黑色头巾的宣讲者登上红色的宣讲台,左手拄着一根手杖,面朝听讲的人群,正在慷慨激昂地发表者演讲,五位听众盘腿而坐,仔细聆听着宣讲。

艾布•宰德在撒马尔干的清真寺讲道,图片来源:bnf.fr

希提在《阿拉伯通史》中提到阿拔斯时期的“宗教学者,遵守赖世德的著名法官艾卜·优素福的遗教,头戴黑缠头,身穿黑斗篷(ṭaylasán)”,而插图中宣讲者的着装正符合这一记载。

斋戒及开斋节

斋戒(Al-Ṣawm)是伊斯兰教的五项基本功课之一。中国旧译为“斋功”,伊斯兰教历中第九月是伊斯兰教的斋月(Ramḍán),凡成年男女穆斯林,均有义务封斋。按照伊斯兰历法,斋月的开始和结束都按照新月的出现来确定,当斋月结束后便是穆斯林盛大的开斋节(Eid al-Fiṭr)。

《哈利里玛卡梅集》中第7篇“玛卡梅”讲到:哈里斯进入到一个清真寺,清真寺里的人们正在庆祝斋月的结束和开斋节的到来。

前面介绍过的Arabe5847号《哈利里玛卡梅集》抄本中fols.18v-19r页的插图,右边的这幅插图是一群人聆听宣讲人讲经布道,艾布·宰德在其妻子的引导下走入人群。

艾布•宰德进入马拉盖的清真寺,图片来源:bnf.fr

而在左边的插图中则表现了在清真寺外面的场景,骑士们高举着旗帜,乐师们有的敲着鼓,有的吹着长号,虽然这一场景在文本中没有被提及,但是按照上下文的内容,这队骑士是在吹号击鼓,以此庆祝斋月的结束和开斋节的到来。

反映朝觐活动的插图

朝觐(A1-Hajj)是伊斯兰教五项基本功课之一。从先知穆罕默德迁徙麦地那后的626年开始,穆斯林每年都会在伊斯兰教历12月进行朝觐活动。这项宗教活动在阿拔斯王朝时期也受到了极大的重视,Arabe5847号《哈利里玛卡梅集》抄本有几幅插图反映了阿拔斯王朝时期穆斯林前往麦加朝觐的情景。

《哈利里玛卡梅集》中第31篇“玛卡梅”中讲道:哈里斯加入了一个去往麦加的朝觐队伍,当朝觐队伍停下来休息时,一个衣衫褴褛的老者从上坡上走过来,围绕朝觐的意义做了一个很长但很精彩的演讲。

Arabe5847号抄本中有两幅插图描绘了这一场景:在右边的插图中朝觐者们有的骑着骆驼,有的骑着马匹,一峰颜色较深的骆驼背上还驮着金色的驼轿(Miḥmal),十分华丽。朝觐者们高举黑色的旌旗,吹打着各式各样的乐器,行进在前往圣地的道路上。

朝觐队伍

在左边的插图中老者在山坡上滔滔不绝地发表着演讲,甚至手舞足蹈,看样子非常激动,朝觐者们一边休息,一边听着老者的演讲。四峰骆驼也卧在地上来休息,黑色的驼轿被取下来放置在骆驼前方。

朝觐队伍

在阿拔斯时期,每年都有这样的朝觐团队从四面八方去往麦加,希提在《阿拉伯通史》中描述了穆斯林朝觐队伍的场景:

“比较大的四个驼队,是从也门、伊拉克、叙利亚和埃及出发的。这些国家,惯于每年各派一个麦哈米勒(maḥml,意思是轿子)由本国的驼队护送到麦加去,作为本国威望的象征。

麦哈米勒是装饰得很华丽的一个驼轿,由一只骆驼驮着,骆驼由人牵着在驼队前面走,没有人骑在上面。这种麦哈米勒,自十三世纪以来就由穆斯林各国的君主每年派人送到麦加去,因为他们都切望显示自己国家的独立,都愿意证明自己真是圣地的保护者。

根据流行的传说,埃及艾优卜王朝某王的王后舍哲尔·杜尔,在十三世纪中叶首先想出“麦哈米勒”的办法。

但是,根据几种早期的著作,创始这种成规的是伍麦叶王朝驻伊拉克的总督,赫赫有名的哈查只(714 年卒)。不管这种传说哪一个是正确的,十分明显,只是因为埃及奴隶王朝的拜伯尔斯(1260—1277 年)曾十分隆重地庆祝派遣麦哈米勒的典礼,所以这种习俗才建立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上。

在新近的年代里,叙利亚的和埃及的驼队,是华美著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每年朝觐天房者的平均人数,大约是十七万二千人。

此后不断增多,到六十年代中期达到一百万,其中埃及人和巴基斯坦人最多。清教徒的伊本·赛欧德把这种麦哈米勒当作异教的东西废除掉了。

阿拔斯王朝中期以后,穆斯林世界分裂为互不统属的各个小国,有些国家名义上遵奉巴格达的哈里发,但实际上都是各自为政,各国都派遣自己的朝觐队伍前往麦加朝觐,彰显国威。

Arabe5847号抄本中的两幅插图为我们真实的还原了当时的穆斯林朝进队伍前往麦加朝觐的场景,而这种形式的朝觐队伍和驼轿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对比拍摄于20世纪初的朝觐队伍照片,虽然时间跨越了六百多年,但朝觐队伍的情形基本上没有任何差别,而驼轿的式样也与Arabe5847号抄本插图中的驼轿基本相同。

朝觐队伍照片(摄于1904年)摘自《阿拉伯通史》第121页

总结

彼得·伯克在《图像证史》的扉页上援引了库尔特·塔科尔斯基的一句话:“一幅画所说的话何止千言万语”。

法国国家图书馆Arabe5847号《哈利里玛卡梅集》抄本中的这些插图作为文学作品插图,除了具有所有文学作品插图的共性——佐证文本、补充文本之外,还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通过梳理和分析这部抄本中反映宗教生活的插图,不但使我们更加直观的了解了当时的穆斯林进行斋戒、礼拜、朝觐等宗教活动的情形,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和过往的文化传统。

参考文献

希提(Hitti, Philip K.)著, 马坚译. 阿拉伯通史. 北京: 新世界出版社; 2008.

仲跻昆阿拉伯文学通史.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10.

Chenery,Thomas, Francis Joseph Steingass, and Forster Fitzgerald Arbuthnot, eds. TheAssemblies of Al Ḥarîri. Williams and Norgate, 1867.

Ettinghausen R.Arab Painting. Geneva;New York;: Skira; 1977.

Grabar, Oleg. The Illustrations of theMaqamat, Chicago andLond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4.

Tharwat‘Ukáshah.Mawsúatu al-Taṣvír al-Islámí, Beirut:MaktabatuLubnánNashirún,999.

Al-Qásim Al-Ḥarírí.Maqámátu al- Ḥarírí, Beirut:Mu’asasatu al-Intishári al-‘Arabiyi,2012.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关于清真言和作证言怎么读和回族清真言作证言怎么念的全部内容,是由网络编辑之家小编认真整理编辑的,如果对您有帮助请收藏转发...感谢支持!

清真言和作证言怎么读(回族清真言作证言怎么念)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63334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