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百科知识

护士手术笔记走红(手术室巡回护士手术笔记)

2023-03-20 13:53百科知识 人已围观

护士手术笔记走红(手术室巡回护士手术笔记)

图文并茂的外科笔记,匠人的精神体现在细微之处。

手术室。在无影灯下,胸外科手术压力很大。

外科医生、助理医生、麻醉师、器械护士、巡回护士.五六个医护人员可以不用语音就能完成手术,靠的是熟练和默契。

突然,“叮当”和“巨响”打破了寂静,一把直角钳被外科医生扔进了手术盘。

完全专注于病人胸腔的医生,连见习护士刚递给他的仪器都没看。他知道现在只凭感觉不需要肺钳。为了节省时间,他下意识地把它们扔掉了。

也就是在一瞬间,护士长周颖迅速将肺钳递到了外科医生张开的手掌上。角度,力量,一切都恰到好处。

没有人注意到面具下实习护士汗湿的脸颊和含泪的杏眼。

这个噩梦长期困扰着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室的护士王婷,尽管她的“高价值”手术笔记在网上爆炸了。

起源,坚持40年

对于23岁的王婷来说,担任二附院护理部主任,74岁的刘肇庆,简直就是大神。

在渊源上,王挺关于“网络名人”的笔记可以追溯到40年前刘肇庆在舞台上的笔记。

1976年,刘肇庆被调到手术室当护士。在这个没有硝烟却性命攸关的战场上,护士和医生一样,也是不可或缺的主力。

第一次进手术室时,即使临床“护理”了15年,刘肇庆还在打鼓。

据第二附属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张居克介绍,一次手术可使用手术刀、手术剪、血管钳、手术钳、持针器、功能钳、牵引钩、吸引器等数百种。此外,还有数十种缝线、缝线和敷料的组合。此外,在任何操作中使用什么仪器和在任何步骤中使用什么仪器之间有很强的一致性。操作前,不要错过一个设备;操作过程中,仪器不要乱交,补液、引流、监测等辅助工作也要有序进行。手术后,每一根针和线都要有明确的去向,在患者体腔内留下一把镊子或一个敷料是不可想象的。一个合格的手术室护士甚至应该注意每个医生的个性化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文笔。刘肇庆决定把自己参与的手术记录下来,这样他就可以时不时地读一读,通过温习旧的东西来学习新的东西。

“记一次笔记就相当于在脑子里放一部电影,心里会更踏实。”刘肇庆说:“到了80年代,我在舞台上录了5个音符,大家都叫‘百科’。”

由于年代久远,刘肇庆的百科全书后来丢失了两册,现在能查到的最早日期是1977年10月5日,是一次阑尾炎手术的记录。台上做笔记的基本要素都有,只是纸张略粗糙,示意图没有上色。

上世纪90年代,科室做笔记流行起来,同事们通过自我探索,在二附院打下了“笔记文化”的基础。

传承,取之不尽的“富矿”

2014年11月23日。晚安。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室灯火通明。

这注定是一个不安的夜晚。

中断8年后,二附院重启肾移植。术前准备的氛围,既渴望打开新局面,又紧张,因为近几年科室里有很多新员工没有配合过这种手术。

迫于压力,护士长周颖灵机一动:她多年前就参加了医院的肾移植手术,应该在台上留下笔记。她在一堆泛黄的笔记本里找到了手术笔记,上面清晰地记录了肾移植的要点。精准的手术操作,清晰的解剖图,深刻的个人手术总结,字字管用!

周颖及时将这份载有知识和经验的说明上传到工作组。几名配合手术的护士经过认真研究,圆满完成了“1123”战役任务

多年积累的一摞摞案头笔记,成为手术室的宝贵财富,一座可以不断挖掘的商业“富矿”。

发扬工匠精神在于细微之处。

2013年10月,为统一科室笔记,三位护士长召集手术室骨干认真讨论,规范了台上笔记的基本格式,要求主要解剖图、材料准备、操作程序、医生的习惯和配合手术的经验。

在不断学习、不断评价、不断鼓励的氛围中,科室里涌现出一批精益求精的护士。

翻看王婷的“高颜值”笔记,记录了每一次手术的细节和每一个外科医生的特点。例如,带线指的是带线编号、外科医生使用的手套尺寸、输送装置的角度和强度等。

“我在舞台上看到王婷的笔记很惊讶。然而,她写了两页纸,上面有图片和文字,用于10分钟以上就能完成的肿块切除手术。我想所有的外科医生都愿意和这样的护士在一起。”乳腺外科主任罗永辉说:“比如手术手套有4种尺寸,我的手比较大,所以需要戴8号的手套。看了笔记,明白了王婷递过来的手套为什么一直没丢。”

王婷曾经是“菜鸟”。

2015年7月,王婷毕业于南昌大学医学院护理专业。刚进入职场时,面对细致入微的护理工作,她同样感到困惑。第一次给病人打针时,病人见她年纪小,粗暴拒绝,让她很尴尬。

然而,从细微之处出发的二附院工匠精神,很快感染了王婷。

入职不久,王婷和她的巡回护士熊杰老师去准备室给一个孩子打留置针,但这个两岁半的男孩歇斯底里地哭着,不合作地跳舞。熊杰没有急着抓住孩子的小手,而是打开了手机。王婷有点不解,她说,要不要录制现场教学片?没想到,熊杰发现的是一部动画片:“宝宝不怕,我们一起看动画片吧。”真的!刚刚大哭的孩子们突然大哭起来。趁着这个机会,孩子穿上了留置针,并一直深情地抚摸着宝宝的妈妈向她连连道谢。

这个小东西

对王婷影响很大,她记下过程和心得:“细处见功夫!护理工作必须精益求精。”

创新·上台笔记与时代一起进化

2016年8月,王婷调入手术室担任护士。她面临全新的挑战,初做器械助手,也发生过递错器械的事。

迷惘中王婷发现,手术室护士辛安琪的上台笔记很有水平,解剖图刻画细致、着色鲜艳犹如工笔画,文字记录准确,手术细节丰富。比如她记录和中国医师奖获得者邹书兵主任配合的一台胆囊切除手术,特别提到“老爹”(大伙给邹书兵取的雅号)的个性化习惯:“老爹胆大艺更高,做手术飞快,一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到8分钟,病人出血很少。记得分离胆囊动脉时,他没有用分离钳,直接用手术剪就给做了。切记:我们也必须快速反应,跟上他的习惯和节奏。”

通过向辛安琪等优秀护士学习,以上台笔记为突破口,王婷迅速“入戏”。

与上两代护士相比,王婷、辛安琪们表现出了新一代的特征。比如辛安琪,怀揣艺术梦想,练就了深厚的工笔画功底,精细的解剖图是她的特色。她还设想,用一系列漫画来表现医护工作,做让受众喜闻乐见的健康教育。

而王婷也有从小学画的“童子功”,加上长相甜美,性格阳光,从内在到外表,她具备了成为“网红”的基本要素,“高颜值”上台笔记的爆红水到渠成。

王婷的大学同学、现在的室友熊芳婷是二附院神经内科护士,也是一位网红笔记作者,她用5R笔记法记录的医护笔记,在国内护理圈颇有名气。而她,是一位小众的尤克里里(四弦小吉他)发烧友,弹奏时那如痴如醉的感觉,完全不像一位理性的医护工作者。

熊芳婷把5R笔记法转用于医护笔记,有“不走寻常路”的意味,但护士长批阅她的笔记时,并没有简单判定格式不合,而是鼓励她继续创新。

若问王婷、熊芳婷“走红”的推手,“大V”方亮功不可没。

身为二附院手术室副护士长的方亮,很难不让人注意到他的性别。他业余时间喜欢鼓捣电脑,并且颇有新媒体传播意识。以他为核心建立的微信公众号“护理公开课”现在拥有三万多同行粉丝,在国内医护界影响甚大,可谓上台笔记的新媒体升级版。王婷和熊芳婷的“高颜值”笔记,正是在这里首发后从业内红到业外的。

走红只是一瞬间,但他们背后一脉相承40年的工匠精神,更值得人们深思。

兰 天 本报记者 王少君 吴志刚 文/图

护士手术笔记走红(手术室巡回护士手术笔记)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63334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