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自然百科
上甘岭战役
2024-02-19 23:41自然百科 人已围观
[拼音]:Shangganling Zhanyi
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2年10月14~11月25日,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动的“金化攻势”所进行的坚守防御战。
上甘岭地区位于金化以北,背靠五圣山。五圣山为中部战线的战略要点,山势险峻,西瞰平康平原,东扼金化经金城至通川海岸的公路。上甘岭以南之 597.9高地和 537.7高地北山是志愿军五圣山主阵地的两个前沿连阵地,均楔入对方。“联合国军”为配合停战谈判,改善金化地区的防御态势,破坏志愿军正在进行的战术反击作战,并查明志愿军坑道阵地情况,为尔后进攻创造条件,从1952年10月14日开始,以夺取金化以北上甘岭地区之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两个阵地为目标,发动了所谓“金化攻势”。
“联合国军”用于进攻的部队,开始为美军第7师和韩国军第2师,以后又陆续投入韩国军第9师和美军空降第187团、哥伦比亚营、阿比西尼亚营,另有18个炮兵营(105毫米口径以上的火炮300余门)和 170余辆坦克、3000余架次飞机支援,总兵力共6万余人。志愿军防守部队原为 2个加强连,以后又陆续投入了有生力量,参战兵力共4万余人。
这次作战的特点是由战斗发展成为战役规模,持续时间长,战斗激烈程度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所罕见。作战双方,在不到4平方公里的2个连的阵地上,反复争夺43天。“联合国军”每天集中优势兵力和猛烈的火力进行轮番攻击,共发射炮弹190余万发,最多时一天达30余万发,投掷炸弹500余枚,两高地表面石土被打松达一米多深。志愿军防守部队为粉碎敌人的进攻,采取了“坚决固守、寸土必争”的方针,在友邻部队积极配合下,依托坑道工事,在坑道外或坑道内,以顽强抗击与适时反击相结合的战术手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战斗,紧紧地把握了战场主动权。
战役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0月14日开始,“联合国军”先后投入17个步兵营,每天都在大量飞机、火炮支援下,进行多路多批、持续不断的攻击。志愿军防守部队也先后投入21个步兵连作战,在纵深火炮和部队的支援下,依托坑道工事,白天阻击,入夜反击,表面阵地失而复得、得而复失。经多次反复争夺,最后,两个高地的表面阵地被“联合国军”占领,志愿军防守部队在大量杀伤敌人有生力量以后转入坚守坑道作战。第二阶段,从10月21日开始,志愿军防守部队,以坚守坑道为主,同时集结兵力,准备粮弹,为进行彻底粉碎敌人进攻的决定性反击作准备。这期间,“联合国军”为夺取坑道,采取了轰炸、爆破、放毒、熏烧、堵塞、封锁、围困等各种各样的手段,围攻志愿军退守坑道部队。退入坑道中的志愿军部队,在缺水、缺氧、缺粮、缺弹的困难情况下,以坚强的战斗精神,同坑道外纵深部队密切协同,守住了坑道并大量杀伤“联合国军”。整个战斗形成以坑道为中心的围攻和反围攻、封锁和反封锁的局面,斗争异常激烈。10月30日开始,战役进入第三阶段。志愿军坑道内外部队,在大量炮兵支援下,里外结合,步炮协同,实施决定性反击,先后恢复了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的表面阵地,并全歼守敌。“联合国军”又将韩国军第9师和美军空降第187团及阿比西尼亚营等调来参战,进行连续反扑。志愿军防守部队进行顽强抗击,予以大量杀伤,激战至11月25日,终于粉碎了“联合国军”的进攻。战役遂告结束。
此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歼敌2.5万余人,守住了阵地,取得依托坑道工事,抗击现代化技术装备之敌重兵进攻的坚守防御作战经验。这次战役的胜利,充分显示出中朝人民军队坚守防御作战的能力和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御阵地的稳定性,迫使“联合国军”以后再也没有发动较大规模的进攻。
相关推荐: 上甘岭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