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自然百科
维吾尔族音乐
2024-02-18 20:49自然百科 人已围观
[拼音]:Weiwu'erzu yinyue
[外文]:music of Uygur nationality
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5957112人(1982年统计)。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有自己的民族文字。信仰伊斯兰教。维吾尔族是由古代不同时期生活在漠北草原上的丁零、铁勒、高车、回纥等部族,与西域(塔里木盆地及其迤西一带)的各部族长期融合而成的。维吾尔族人民继承了古代西域音乐中的“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伊州乐”等音乐,以及古代回纥音乐的传统,并与中原地区音乐、印度音乐、波斯-阿拉伯音乐长期交流。逐渐形成现代维吾尔族音乐文化。古代西域的龟兹(现今新疆库车附近),地处“丝绸之路”的要津,曾具有相当发达的音乐文化。它对西域各地的音乐,以及中原地区音乐文化的发展,曾起过积极的影响。
维吾尔族民间音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浓郁。可分为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器乐曲和包括歌、舞、乐的大曲《木卡姆》5大类。
民间歌曲维吾尔族民间歌曲内容广泛,数量众多。从内容及其功能来划分,有爱情歌曲、劳动歌曲、历史歌曲及习俗性歌曲 4种。其中以爱情歌曲和习俗性歌曲数量最多,渗透到维吾尔族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
民歌的歌词多数不固定,往往选择能套用歌曲曲调的民谣,每段唱词由2句或4句正词及若干衬词组成。正词每一句7~12个音节。其中以7个音节最为常见。衬词有短有长,起着加强语气,渲染气氛,深化词意,或点明中心内容,展开、扩充音乐主题的作用。唱词多采用比、兴等手法,寓意深刻。叙事、抒情性较强的民歌常由“那黑夏其”(意为歌手)在家庭聚会上自弹自唱,节奏鲜明,适于舞蹈的民歌则常被“乃额米其”(意为歌舞乐手)在各种民间歌舞集会上演唱。
(1)爱情歌曲,大都反映青年男女的坚贞爱情和反抗旧社会的封建婚姻制度等。流传较广的有《古兰木汗》、《青牡丹》、《我的愿望》、《天上有没有月亮》等。
(2)劳动歌曲,它不像其他民族的劳动号子那样具有鲜明的劳动节奏,曲调多属散板性质,无固定的节拍。常见的有犁地歌、打场歌、采棉歌、收割歌等。另有一些劳动歌曲则属民谣体,曲调有固定的节拍,它反映了解放前维吾尔族人民艰苦的劳动生活。如矿工歌、车夫歌和挖渠歌等。
(3)历史歌曲,如反映19世纪末维吾尔族人民背井离乡的《迫迁歌》,充满爱国主义思想的40年代的抗战歌曲《开放吧!红花》、《驱逐日寇,拯救祖国》等。此外,还有反映旧社会维吾尔族人民苦难生活的《古怪歌》、《星星峡》等。
(4)习俗性歌曲,如《婚礼歌》、《迎春歌》、《迎雪歌》、《送葬歌》、《哀悼歌》、《封斋歌》、《巴拉提歌》等。
歌舞音乐维吾尔族人民能歌善舞,经常根据不同的时间和场合,举行各种不同形式的“麦西来甫”。麦西来甫一词为聚会之意,是维吾尔族传统的群众性民间文娱活动形式。其中主要有“节日麦西来甫”、“婚礼麦西来甫”、“丰收麦西来甫”、“白雪麦西来甫”、“青苗麦西来甫”和“郊游麦西来甫”等,除“郊游麦西来甫”多在郊外林荫深处或河边草地上举行之外,其他各种麦西来甫都在宽敞的室内、庭院的葡萄架下或果园里举行。麦西来甫中所表演的歌舞,按一定的程序安排,形成一种大型的歌舞套曲演出形式,其中穿插有对诗、猜谜、传递腰带等游戏,有时竟至通宵达旦。
维吾尔族的歌舞音乐,主要有 4种:
(1)赛乃姆。一种庄重、稳健的舞蹈,普遍流行在天山南北各绿州,其音乐由多首歌舞曲联缀而成,热情奔放,明朗欢快。各地区的曲调虽有不同,但音乐节奏基本一致。除使用嬋、娺节拍之外,也使用戸、彎节拍。
(2)萨玛。一种比较古老而欢快的民间舞蹈。遇有宗教节日,群众多在清真寺外的广场上集体跳萨玛舞,用铁鼓与唢呐伴奏,音乐刚健有力。
(3)纳孜尔库姆。吐鲁番、鄯善一带特有的一种风趣诙谐的民间歌舞。其音乐急促跳荡,旋律则近似叙诵歌调。多在文娱晚会上表演。
(4)来派尔。单人或双人歌舞,音乐轻快活泼。
说唱音乐维吾尔族的民间说唱形式主要有“达斯坦”、“库夏克”、“埃提西希”等多种。
(1)达斯坦是一种有唱、奏、说的叙事套曲形式。每部达斯坦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唱词长达几十行甚至几百行,有的曲调固定,有的则由演唱达斯坦的艺人套用不同的达斯坦曲调来演唱。曲调结构比较庞大,抒情性、叙事性较强。维吾尔族民间流传的几十部达斯坦,大都以爱情为主题,如著名的《艾里甫与赛乃姆》、《帕尔哈特与西琳》等。也有一些歌颂民间传说中的历史英雄,如《玉素甫·艾合买提》、《好汉色衣提》等。2~3名达斯坦艺人自持沙塔尔、弹拨尔、都它尔在茶馆里或家庭聚会上弹唱。
(2)库夏克为民间弹唱音乐,由库夏克艺人手执热瓦甫或都它尔,边弹边唱,歌词多是一些带有简单故事情节的歌谣体组诗。它的篇幅较为短小。音乐多是一乐段反复。内容除反映爱情的以外,还有对地主阶级和社会上层的嘲讽。前者如《古来木汗》、《肉孜来木》等;后者如《马和骆驼的故事》等。
(3)埃提西希意为说唱。常由1、2人边说边唱些带有嘲讽性的小故事,有的有简单的情节和人物,形式活泼,表演生动,曲调简单。另有“买达”,意为说书,主要内容是历史、宗教战争和神话故事,以说为主。偶尔有短小的插曲。演唱埃提西希和买达时只用手鼓、萨巴依、石片、核桃壳等敲击伴奏。
民间器乐曲维吾尔族民族乐器种类繁多,拨弦乐器有都它尔、弹拨尔、热瓦甫、卡侬,拉弦乐器有萨它尔、艾捷克,击弦乐器有扬琴等。吹管乐器主要有笛子、唢呐、巴拉曼(又名皮皮)、雀拉(类似汉族古乐器陶埙)、口弦、喀(长号筒又称纳来)。打击乐器有手鼓、铁鼓、大鼓、萨巴衣、石片、木勺。这些乐器大多数可以独奏,在不同的地区和演奏场合,还可组成各种不同的乐器组合形式。如麦西来甫乐组、屋朵鲁希乐组、多朗乐组、木卡姆乐组等。
民间传统器乐曲中,除专门用于节日舞蹈伴奏的鼓吹乐曲如《夏地亚娜》(意为欢庆)、表现劳动的乐曲如《牧羊曲》等以外,绝大多数是采用民歌曲调或由木卡姆间奏曲发展改编而成。其中著名的弹拨尔独奏曲《艾介姆》、《林派代》、小合奏曲《拉克木卡姆太孜麦尔乌力》、《乌夏克木卡姆第一达斯坦麦尔乌力》等。
木卡姆亦称玛卡姆,意为大曲,是一种包括歌曲、器乐曲、舞蹈在内的大型歌舞套曲。流传于新疆各地的木卡姆种类繁多,其曲调风格、音乐结构各有不同,如喀什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多朗木卡姆等(见木卡姆)。
音乐特征由于地域和历史的原因,南疆喀什、阿图什、和田、库车等地区,东疆吐鲁番、哈密地区,北疆伊犁地区及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被称为多朗地区的维吾尔族音乐,除有其共同特点外,在曲式、节奏、调式、旋法、乐器使用等方面又都具有各不相同的地方特色。总的说来,叙诵性音乐的曲式结构较庞大,乐节较长,乐句内含2~5乐节,2~9乐句构成一个乐段,常常有多乐段式的乐曲。除木卡姆、赛乃姆等套曲外,有些地区的民歌也向套曲发展,如伊犁地区有12套《街道歌》、库车地区的声乐套曲《乌鸦你飞向何方》以及和田地区的声乐套曲《七变调》等。
维吾尔族音乐调式种类十分丰富。do、re、mi、sol、la、si都可作为调式主音(除木卡姆以外南疆地区多以sol、mi、re为主音。东疆地区和多郎地区多以do、sol、re为主音,北疆地区多以do、re、sol、mi为主音)。主音相同者又因其音阶结构不同,从而形成五声、六声、七声及包含约1/4全音的调式多种。南疆地区以七声及其变体居多,东疆地区以五声及其变体居多,北疆地区、多朗地区以五声、七声及其变体皆较常见。半音和约1/4音的变体多见于喀什、库车、阿图什地区的民间音乐之中,在部分多朗地区和北部地区的音乐中也较常见。维吾尔民间音乐中,一般歌曲、乐曲的调性有:
(1)单一调性(从始至终是同一调性)。
(2)起、结部分的调性相同,中间部分调性不同,如《阿娜古丽巴拉》。
(3)前、后调性不同,如《喀什赛乃姆》。
(4)不同的调性交替出现在同一乐段中,或前、后相连的乐段中。如《祝你平安》。调性转换手法主要有 3种:
(1)同主要调式转换。前后两调式主音的音高位置相同,而调式音列改变;
(2)主音移位。前后两调的调式音列相同而主音音高位置不同。一般作上、下四、五度移位;
(3)主音和调式转换。是前两种变化之综合。在不少情况下,旋律移位随之形成调式调性的转换。如库车地区维吾尔族民歌:
维吾尔族音乐的节拍类型繁多,乐曲节奏多变。除常见的散板、娺、嬋、婰、庒、慇以外,以戸、彎、惍拍最有特色。这3种节拍(特别是彎、惍等复合节拍)每一小节中又常有各种二连音、四连音出现,如下例:在各种维吾尔族音乐,特别是歌舞音乐中,还常常有以一小节为一个基本单位的复合节奏型稍加变化地贯串始终。正是这些复合节奏型,影响着乐曲的性格和舞蹈的步法。
维吾尔语多音节单词中的重音,一般都在最后一个音节上,以语音节奏行腔的维吾尔族音乐中,必然出现各种切分节奏及许多乐节、乐句、乐曲的开始与结束不在节奏强拍而在弱拍、后半拍或后小半拍上。
维吾尔族音乐在旋法上总的特点是音乐语汇生动,旋律线类型众多。在不同的调式骨架上经常出现的特殊旋律装饰因素,如升降半音、约1/4全音、大、小三度经过音、助音、邻音、节奏弱位连续出现相同式样装饰音等,是使音乐语汇生动的重要原因。北疆地区音乐的旋律以级进为主,波浪式多次起伏逐渐达到高潮。南疆地区的音乐中常有五至十二度的上、下跳进和富有特色的增四、减五度跳进。
达斯坦等篇幅长大的叙诵性音乐,音域宽广,旋律多起伏。其中既有采用重复、变化重复、模仿、移位等手法达到音乐主题贯串,又常有调式、调性、节奏、音区、旋法等方面的对比。来派尔、麦西来甫等篇幅短小的歌舞性音乐,音域一般不超过八度,音乐语汇简练,形象鲜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维吾尔族音乐有了新发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创办的艺术专科学校,培养了大量从事作曲、歌唱、乐器演奏的专门人才。自治区的各专区、州、县都成立了文艺演出团体和文化馆,经常在农村、城市演出音乐歌舞,活跃了人民的音乐、文化生活。1951~1960年新疆文化事业部门成立了搜集、整理《十二木卡姆》的专门机构,出版了喀什地区的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各民族作曲家深入民间采集音乐素材,创作和改编出了大量反映新时代生活内容的音乐作品。如歌曲《解放了时代》、《新疆好》、《边疆处处赛江南》、《伟大的北京》、《祖国,我为您歌唱》、《丰收之歌》、《天山青松根连根》等,器乐曲《我的热瓦甫》、《塔什瓦依》、《祖国是花园》等,管弦乐《故乡》、《沙漠驼铃》等,大型歌舞《人民公社好》以及歌剧《吐鲁番之歌》、《艾里甫与赛乃姆》等,都受到各族听众的欢迎。
当代维吾尔族作曲家有:则克力·艾尔帕它、于三江·加米、库尔班·依不拉茵、黑亚斯丁·巴拉提、斯堪得尔·赛甫拉、乌斯满江·阿不力克木等;歌唱家和器乐演奏家有帕夏·依香、帕塔姆·库尔班、热比亚·默合买提、加米拉、库尔班、西尔艾里·阿西木、达吾提·阿吾提等。他们创作或演出的大量音乐作品激动着维吾尔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促进了维吾尔族音乐事业的发展,丰富了祖国灿烂的音乐文化。
相关推荐: 维吾尔族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