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自然百科
宗教制度
2024-02-18 20:53自然百科 人已围观
[拼音]:zongjiao zhidu
[外文]:religious institution
人类有组织的信仰及相应的群体活动的规范体系。它是人们慑于未知的超自然力量,幻想摆脱现世的痛苦,以求达到自我平衡与精神安慰而形成的文化结构或行为模式。
起源与发展宗教制度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时,宗教是人们在家庭中从事的活动,它和家庭制度以及社区组织结合在一起,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宗教活动逐渐从人类其他活动中独立出来,形成专门组织并具有自己独特的社会功能。为了适应宗教信仰的需要,社会上出现了专门的神职人员。他们根据使徒们的传授,综合当时流传的神话故事,构造出各种各样的教义经典与信仰体系,对各种宗教仪式、职业神职人员的人际关系也做了相应的规定,逐渐形成了宗教制度。到了中世纪,宗教相继被统治阶级利用,在教义里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宗教和政权结合。这个时期,宗教不仅成为整个社会的精神支柱,还控制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各个领域,人们几乎以宗教制度来解释一切社会生活。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化的进程再一次冲击了宗教制度,政、教开始分离,科学逐渐摆脱了神学的支配而独立存在,市民社会开始了世俗化的过程。多年来被宗教禁锢的思想得到了解放,资产阶级用自己的世界观重新改造宗教,促进了科学的繁荣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此时,宗教已成为个人信仰的私事,成为人们精神上的寄托,宗教的规范与价值观失去了在传统社会里的权威和地位,对社会生活的干预作用逐渐减弱,这种世俗化趋势一直持续到当代。
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1)神圣的崇拜物。任何宗教都有一种崇拜物作为象征,它是一种超出人们能力所控制与了解的权威和力量,具有非功利和非经验的性质,是宗教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2)信仰体系。宗教信仰是人类社会信仰的一部分,其功能在于解释“圣物”,规定仪式行为的重要性和正常手续。信仰体系包括宗教经典、教条、神话、传说和宗教价值观等内容。
(3)宗教仪式。它是宗教观念的表现形式。仪式行为是一种角色行为,也是一种与超自然“神圣”沟通的行为。它包括祈祷、舞乐、心身动态、训诫、吟诵、模拟、禁忌、饮宴、祭祀、聚会、通灵等形式。
(4)组织和设备。宗教组织是由僧侣、教士、阿訇、道士等神职人员及一般信徒组成,并以长老会议、宗教会议、教区、信徒大会等形式出现。它把神职人员和信徒结成一个团体,旨在确保宗教仪式的推行。宗教设备包括教堂、寺庙、神像、祭坛、神龛等,为宗教活动提供物质保证。
功能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宗教的功能有很大差异。在中世纪的欧洲,它发挥了重大的社会功能。宗教制度功能的发挥还受不同社会制度的制约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因而功能的大小各异。在通常情况下,宗教制度的功能是:
(1)提供精神支柱与心理安慰。它帮助人们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调适人们因不幸而产生的心理冲突,使其在心理上感到慰籍。宗教也可能抑制异议和阻碍有意义的社会变迁。
(2)加强道德秩序。宗教制度凭借超自然的力量,界定世俗的是非观念,赋予社会规范和价值观以道德意义,成为神圣信条,并使信徒乐于接受。宗教鼓励守法,惩罚偏离行为,稳定社会秩序。此种功能也可能使错误的观念神圣化,使人们形成武断和偏狭的态度,妨碍人们对社会环境的认知以及对控制自然的努力。
(3)社会控制功能。宗教制度通过超自然力的奖赏与制裁维护社会制度,扩大社会控制范围,把人为监督的需要缩小到最低限制,对个体良心产生重大影响。宗教制度还为离轨叛道的人提供赎罪和自新的途径,强化了社会控制。宗教制度亦可能加强离轨行为,加剧种族冲突、民族歧视和团体冲突等。
(4)预言功能。宗教制度为人类构想出未来的美景,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人世间许多难以实现的意愿,吸引部分人对来世的憧憬并忘记人间的丑陋和痛苦。它一方面在精神上给人们一种乌托邦式的满足;另一方面,却是对被压迫者的麻醉,磨灭其斗志,延缓社会变革的进程。
(5)提供认同。宗教的认同对信徒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个人认同宗教本身的价值和目标,同时教徒通过聚会等仪式活动认同宗教团体,并产生宗教行为。信徒在长期宗教生活中理解个体与宇宙的关系,并产生自我对宇宙的认同。这些认同将增强团体的凝聚力,使个人获得团体意识。宗教认同如过于极端,也可能造成社会的分裂或不同教派之间的冲突,给民族或国家带来灾难。
相关推荐: 宗教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