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自然百科

裴斯泰洛齐,J.H.

2024-02-15 15:02自然百科 人已围观

图

又译佩斯塔洛奇。瑞士教育家。1746年1月12日生于苏黎世。裴斯泰洛齐生活在瑞士人民受到封建地主和新兴资产阶级双重压迫的时代,他对农民的苦难深为同情。 他在卡罗林学院学习时,受到J.-J.卢梭的《民约论》(1762)和《爱弥儿》(1762)的深刻影响。他曾参加爱国者的组织, 撰文抨击政府,要求民主改革, 因此受到迫害。1768年移居阿尔高农村,寻求拯救劳苦大众的道路。在比尔附近置地60英亩。办模范农场,开始社会实验工作。但没有成功,农场破产,仅留下诺伊霍夫(旧译新庄)的小块土地。1774年裴斯泰洛齐在诺伊霍夫兴办教育贫苦儿童的事业,他建了一个孤儿院,收容50 多个 6~18岁贫苦儿童, 他把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使儿童一面从事农业和纺织业劳动,一面学习读、写、算,并接受道德教育。但这第一次教育实验,由于经济困难,在1780年被迫停办。之后,裴斯泰洛齐从事著述,阐发他关于社会和教育问题的主张。他的著名教育小说《林哈德和葛笃德》,就是在这时创作的。这部小说于1781~1787年分 4卷出版。小说描述了农村妇女葛笃德怀着崇高的目的,以献身的精神改造农村的故事。裴斯泰洛齐通过葛笃德的言行,刻划了他所要求培养的勤谨安分而又不与恶劣环境妥协的品质;同时,提出了他酝酿已久的用农业、手工业劳动与儿童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来改善农民生活的思想。 1798年, 裴斯泰洛齐受瑞士政府的邀请,到施坦兹主持孤儿院。在这里他根据《林哈德和葛笃德》中所阐述的教育思想,从事他的第二次教育实验。他的第三次和第四次教育实验是在布格多夫(1800~1804)和伊韦尔东(1805~1825)进行的。在这25年里,他主要进行改革初等教育的试验。他在布格多夫简化教育内容和方法,使初办学的人和家庭妇女都能掌握使用。伊韦尔东学校规模很大(有中学和师范学校),名闻全欧洲,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都有学生到此学习。J.G.费希特、J.F.赫尔巴特、F.W.A.福禄贝尔和R.欧文曾到伊韦尔东访问。1825年伊韦尔东学校由于管理不善,宣告停办,裴斯泰洛齐离开了伊韦尔东。1827年2月17日卒于布鲁格。

在伊韦尔东的裴斯泰洛齐纪念碑

裴斯泰洛齐主张教育必须成为所有人的财富,使所有人都得到必要的教育。他认为每一个人都具有一些本身能发展的力量,而且每一种能力都具有从不活动状态变成充分发展的力量的倾向,教育的目的在于依照自然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他认为教育应该是有机的, 应做到智育、 德育和体育的一体化,使“头、心和手”都得到发展,教育者的首要职责在于塑造人。他十分强调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但认为教育应遵循自然,教育者对儿童施加的影响,必须和儿童的本性一致,使儿童自然发展,并把这种发展引向正确的道路。

裴斯泰洛齐断言,认识从感性的观察开始,通过对表象的加工而获得概念。他在《论教学方法》中,第一次提出了使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后来,又在《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孩子们》一书中,建立了心理学化的教学思想体系。他的中心思想就是直观(Ansehauung),意思就是知觉或观察,他认为这是一切知识的出发点,因而也是一切教学的基础。裴斯泰洛齐所谓直观,不仅包括感官的外在知觉或直接认识事物,而且包括内在意识的体验、情操和情感,自发地体察道德行为。直观的基本功能就是使人和天地万物溶为一体。他的主张对教育心理学是一大贡献。

裴斯泰洛齐认为整个教育的中心问题在于形成人的道德,必须使人的动物性受到道德的支配。他认为道德教育的最简单的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的爱,儿童道德行为的基础是在家庭里奠定的,家庭是自然教育的原型。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对英、法、美等国的影响很大。裴斯泰洛齐的学说,清末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初等教育也有相当的影响。

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有:《隐者夕话》(1780)、《林哈德和葛笃德》(1781~1787)、《论教学方法》(1800)、《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孩子们》(1801)和《天鹅之歌》(1826)等。

参考书目
  1. Roger De Guimps, Pestalozzi His Life ɑnd Work,Swan Sonnenschein & Co.London,1908.
  2. Kate Silber, Pestalozzi, The Mɑnɑnd His Work,Routledge,London,1960.
  3. 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五.裴斯泰洛齐),第2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79。

相关推荐: 裴斯泰洛齐,J.H.

随机推荐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63334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