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自然百科
怀疑论
2024-01-30 21:19自然百科 人已围观
[拼音]:huaiyilun
[外文]:skepticism
对客观世界和客观真理是否存在、能否认识表示怀疑的哲学学说。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所怀疑的具体对象有所不同,哲学史上不同时期的怀疑论各有其特点,曾起过不同的作用。
古代和中世纪的怀疑论古希腊罗马哲学中怀疑论思想的发展大致可分为 3个时期。
(1)早期怀疑论。古希腊哲学家皮浪被认为是怀疑论的创立者。皮浪认为事物是不可认识的,因为对每一事物都可以有两种相互排斥的意见;既然人们什么也不能确定,就应放弃判断,放弃认识。彻底的怀疑论者甚至对任何事情都不作肯定的回答,他们对现实生活漠不关心,以求得精神安宁。皮浪的学生蒂蒙(前320~前230)记录了他老师的观点,但只有片断流传下来。古代怀疑论者认为只能说一个对象显现为白的或黑的,而不能说它是白的或黑的。蒂蒙说:“我不说蜜是甜的;我只是承认,蜜看起来好象是甜的。”蒂蒙以后怀疑学派合并到柏拉图的学园中。
(2)中期学园派的怀疑论。代表人有阿尔克西劳(前315~前241)。他以证明和反证每一论题的论辩术来教诲学生,认为感觉往往欺骗人们,理想的态度应对形而上学问题不作判断。他的后继者,居勒尼的卡尔内亚德(前213~前128)认为,我们不能指出感觉是否为实在对象的真实模写,因为我们没有同它相比的对象;虽然我们没有认识事物本性的标准,但明晰而鲜明的知觉可引导我们有把握采取实际的行为;聪明人根据这种或然的程度接受某一观念,但他永远铭记,最大程度的或然性并不保证是真理。
(3)晚期怀疑论。来自诺萨斯的克里特人爱内西德谟(约前1 世纪)是怀疑派的复兴者。他抛开了卡尔内亚德所宣扬的或然性学说,回复到皮浪主义的最初形式。他在介绍皮浪学说的著作中列举了10个论式,从判断的主体、被判断的东西、主体与对象的关系 3个方面申述必须放弃判断的理由。这些论式是:
(1)动物机体的差异性,使不同生物对同一对象可以产生快乐或痛苦、有利或有害等不同的感觉;
(2)各人身体状况的差异使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感觉;
(3)各种感觉器官之间在构造上的差异造成对事物的印象不同;
(4)感觉受到主体自身内部不同状况的影响;
(5)从不同的位置和距离观察事物,其结果不同;
(6)任何东西都必须通过中介才能进入感官,因而感觉总是混杂别的东西;
(7)事物因数量和结合状况不同而表现出不同形式;
(8)一切知识都是有关事物之间或事物与人们之间关系的知识,并非事物本身的知识;
(9)由于对事物的常见或罕见而改变对它的判断;
(10)在不同国家,人们的风俗、习惯、法律不同。
这些论式把认识的相对性加以绝对化,它们都偏重感性方面。爱内西德谟的追随者塞克斯都·恩披里柯着重从理性方面提出了后期怀疑论的 5个论式,例如,人的各种感觉互相矛盾,各种思想互相矛盾,感觉又与思想互相矛盾;不同的哲学家的意见互相冲突,所谓的公理只是假设,其反面同样是可能的,因此真理是得不到的,等等。怀疑论者认为,既然一切认识都是不可能的,只好放弃一切判断,这样就排除了疑惑,避免了争辩,从而达到心灵的宁静。古代怀疑论揭示了人们认识中的矛盾,批判独断论,在认识史上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是,它反对唯物主义,不相信理性的力量,否定科学知识,实际上为宗教迷信和神秘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条件,反映了腐朽的奴隶主阶级的没落情绪。
文艺复兴时期的怀疑论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的D.爱拉斯谟 ,特别是法国的M.E.de蒙台涅等,对教会和经院哲学所宣扬的各种教条采取了怀疑论态度。这个时期的怀疑论者所怀疑的对象,一般说来,不是理性而是信仰,他们力图把理性和信仰分开,使理性研究现实世界,为新科学的产生扫清道路。
近现代的怀疑论17世纪末,法国哲学家P.贝勒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怀疑论,进一步用怀疑论反对宗教和为宗教信仰提供理论支柱的旧形而上学,从而为法国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打下了基础。18世纪的英国哲学家D.休谟则提出了另一种形式的怀疑论。他认为,人们根本无法证明知觉是由外物引起的,还是由某种精神,或者由人们根本不知道的其他东西引起的,建立在因果关系上的关于事实的知识没有确定性。德国哲学家I.康德为人的认识能力划定界限,否定人能够认识物自体。他这种观点也可称作怀疑论。休谟和康德的怀疑论就是不可知论。他们的怀疑论具有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或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特点。
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些流派承袭了休谟和康德的怀疑论思想,如实证主义、新康德主义、马赫主义、实用主义、新实证主义等流派都把认识局限在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内,拒绝研究感觉经验之外的实在或现象之后的本质,实际上反对唯物主义,为宗教信仰留下地盘。
相关推荐: 怀疑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