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自然百科

高句丽

2024-01-24 21:43自然百科 人已围观

中国东北古代民族名、国名。亦作“高勾骊”。属濊貊系统。汉武帝时置玄菟郡,属县有高勾骊,因族名县。其地约当古盐难水(今浑江)及小辽水上游(今苏子河)一带。

高句丽于西汉末年(公元前1世纪末)建国,都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县城)。据中国古文献、高丽《三国史记》及集安出土的高勾骊《好大王碑》记载,其始祖朱蒙(亦作东明或邹牟)出于北扶余王室。史家多认为即出于扶余。或以为高勾骊即古高夷或古稾离之后。朱蒙自扶余逃亡南下,最初定居卒本川纥升骨城,故号卒本扶余。建国后,居国内城,即专以高句丽为号。

高句丽建国后,仍属汉玄菟郡。王莽时,因高句丽不听命,更名为“下句丽”,以辱之。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公元32年),高句丽王遣使朝贡,恢复与中原王朝的经济、文化关系。公元 2世纪初叶,高句丽强盛,屡发兵袭扰汉辽东、玄菟2郡。至汉灵帝建宁二年(169)玄菟太守耿夔讨之,国王伯固投降,其地遂归辽东郡管辖。

高句丽活动地域,两汉时在辽东东部,南与朝鲜、濊貊,东与沃沮,北与扶余相接,地方2000里,户3万。汉献帝十四年(209)又在国内城稍北丸都山上建丸都城(今集安县城稍北山城)为夏宫,且有利据险设守。

三国魏明帝景初二年(238),司马懿讨公孙渊,高句丽王位宫曾派兵数千相助。但到正始元年(240),位宫又发兵袭扰,魏王朝派幽州刺史毌丘俭分别于正始三年(242)和五年两次讨伐高句丽,并于正始七年攻下丸都,“刻石记功”而还。清光绪三十年(1904)在今吉林省集安县发现了毌丘俭所刻的断碑一块,证实其事。

西晋末年,司马氏内讧,无暇顾及东北边区,鲜卑慕容氏和高句丽日趋强盛,双方相互争战不已。至东晋成帝咸康七年(341),前燕慕容皝率兵攻高句丽,次年下丸都,高句丽大败。然而慕容氏随后即向河北逐鹿中原,高句丽得以复兴,终于后燕末年(约在晋安帝元兴三年,公元404年)占据辽东、玄菟两郡地区。

南北朝时,高句丽王琏奉表贡方物于北魏,北魏太武帝遣使封琏为都督辽海诸军事、征东将军、领护东夷中郎将、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从此,整个北魏一代,高句丽王嗣位都要经北魏皇帝册封,并赐冠服、车旗饰品,高句丽则年年向北魏进贡。到北魏太武帝始光四年(427)迁都于平壤,政治中心迁至朝鲜半岛,即已成为当时朝鲜半岛三国之一。 北齐废帝乾明元年(560)封其王为高丽王,自此称高丽,是为朝鲜半岛高氏高丽王朝。

参考文章
  • 三韩与高句丽素材

相关推荐: 高句丽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63334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