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自然百科
铜镜
2023-02-23 14:08自然百科 人已围观
[拼音]:tongjing
[外文]:Bronze Mirror
青铜制成用以照容的生活用具。在世界范围内,铜镜的出现以西亚和中国为最早。据考古发掘所知,伊拉克的基什遗址出土的铜镜为公元前2900~前2700年,伊朗的苏萨遗址出土的铜镜为前2300~前2000年,巴基斯坦的印达斯遗址出土的铜镜为前2000年左右。中国甘肃省和青海省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铜镜,约为前2000年。在中国,从青铜时代初期出现铜镜,历经商周、秦汉,以迄明清,长期流行,直到近代大量使用玻璃镜以后,才被取代。据分析,从战国到隋唐,一般铜镜平均含铜约70%,锡约24%,铅约5%。与其他青铜器相比,锡的含量较高,这有利于使镜面光亮,宜于映照。
世界古代铜镜,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系统:西亚、埃及、希腊、罗马的铜镜,往往为圆形,附有较长的柄;中国的铜镜多为圆形,镜背中央设钮,以穿绦带,没有柄,到了唐宋,才出现有柄的铜镜。中国古代铜镜还广泛流传到周围地区。在西亚、中亚、西伯利亚、蒙古人民共和国、朝鲜、越南等地,都有中国铜镜的发现。特别是日本,自弥生时代以降,大量从中国输入铜镜,视为宝物或神器,并在本地仿制。
在考古学上,铜镜的研究有相当广泛和重要的意义。各个时代的铜镜都有明显的特征,有的还有纪年铭,因此在年代学上有特殊的作用。对铜镜的形制、花纹和铭文等的研究,可以了解各时代的铸造技术、工艺美术、工官制度、商业关系、思想意识,以及对国外的交往等。因此,“镜鉴学”在考古学上成为一个专门的课题。早在北宋,《宣和博古图》中就著录了许多传世的古镜。到了清代,《西清古鉴》、《宁寿鉴古》、《金索》等金石学书籍又有著录。20世纪以来,专为著录古镜的图录和书籍不断增多,其中以《岩窟藏镜》收集最广,品类最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类铜镜大量发现,出土地点明确,在墓葬中的位置及与其他遗物的共存关系清楚,年代可靠。这使得中国古代铜镜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齐家文化和商代、西周的铜镜齐家文化的铜镜,已发现2枚。一枚在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出土,直径约6厘米,镜背平素无纹饰,钮细小。另一枚在青海省贵南县尕马台出土,直径9厘米,镜背铸出七角星形,外围饰栉齿状斜线纹,钮小而呈圆形。商代铜镜在河南省安阳西北岗和小屯出土有5枚,大的直径12厘米左右,小的直径7厘米左右。其共同特点是钮较大,呈桥形。花纹各有不同,但主要的纹样都是由若干平行线组成的斜格纹或栉齿状纹。西周铜镜至今共发现2枚,分别出土于陕西省的宝鸡市和凤翔县新庄河,均为素镜,直径分别为6.5和7.2厘米,钮甚细小。从齐家文化经商代到西周,中国铜镜始终处在原始状态,形体小,制作粗陋,缺乏规格,铸造量也少,但其存在是可以确认的。
春秋战国时代的铜镜进入东周,铜镜的铸造量有所增加。在河南三门峡市和浚县、山东临淄、山西长治、辽宁宁城、湖南长沙和湘乡等地,都有春秋时代铜镜的发现。但主要仍是小型的素镜,制作粗简。个别镜虽有花纹,但纹样稚拙。镜钮较大,呈桥形,与商代的有相似处。当时的铜镜仍然没有脱离原始状态。
春秋战国之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铜镜铸造业迅速发达起来,质量也有显著提高。镜的形制和花纹已经规格化。镜钮多为细小的桥形,已有钮座。镜缘也有明确的形制。镜背花纹精致,其特点是完全采用虺龙纹、饕餮纹、兽纹、羽状纹、涡形纹等青铜容器上的纹饰。战国中期以后,镜的形体增大,一般直径为十余厘米。由于铸造量大增,多采取铸造“同范镜”的办法,开后世“同范镜”铸造的先例。镜钮普遍为三弦纹的桥形小钮,钮座主要有圆形和方形两种。除平缘的以外,镜的缘部多为断面呈弧曲内凹的。镜背的花纹可分“地文”和“主纹”。前者如羽状纹、涡云纹、雷纹等,仍然是采用青铜容器上的花纹;后者如山字纹、花菱纹、禽兽纹、蟠螭纹等,则是适应铜镜的特点而设计的。战国时代的铜镜,绝大多数为圆形,少数是方形。有的镜由镜面和镜背分铸配合而成,镜背铸出透雕式的兽纹和蟠螭纹。个别的镜则用金银错出各种生动、复杂的花纹,十分精致(见东周铜器)。各地所铸铜镜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从考古调查发掘看,战国中晚期,与北方的六国相比,楚国的铜镜铸造业显得特别发达。
汉代的铜镜西汉前期的铜镜,花纹虽略有变化,但总的说,仍属“战国式镜”的范畴,不同的是,有些铜镜开始有了铭文。当时最流行的是“蟠螭纹镜”。有些蟠螭纹镜,在花纹中出现了所谓“规矩形”纹样。
西汉中叶的汉武帝时期,铜镜的形制和花纹出现了显著的变化:
(1)镜缘一般都为平缘,断面不再呈弧形内凹;
(2)三弦纹的桥形小钮消失,在一度流行伏兽钮、蛙钮和连峰状钮之后,普遍流行半球状钮;
(3)战国式镜上常见的“地纹”消失;
(4)花纹严格对称于镜的圆面的中心,有的可均称地划分为4区;
(5)铭文增多,有的镜实际上是以文字作为主要的装饰。这些变化,使西汉中期出现了真正的“汉式镜”。从西汉中期到后期,主要的铜镜种类先后有“草叶纹镜”、“星云纹镜”、“四螭镜”、“重圈纹镜”、“日光镜”、“昭明镜”等,后两者是因铭文而定名的。铭文如“见日之光,天下大明”、“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等,多为三字句、四字句或六字句。当时,随着汉武帝以来大一统的政治局面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在文化艺术方面也更趋统一,这使得铜镜的形制和花纹也在全国范围内一致化,几乎不存在地方性的差异。
王莽时期,一种新的“方格规矩镜”大量流行。其花纹除镜钮外围的方格形和四周的所谓“规矩纹”外,有时还有青龙、白虎等“四神”的图像和子、丑、寅、卯等“十二时”的文字。这是阴阳五行思想在铜镜上的反映。从这时起,有的铜镜铭文中有了纪年。
东汉前期最常见的铜镜是方格规矩镜和连弧纹镜,后者起源于西汉后期的日光镜和昭明镜,经过演变,延续到东汉中期和后期。东汉中后期又开始流行“兽首镜”、“夔凤镜”、“盘龙镜”、“双头龙凤纹镜”,都以图案化的动物为图纹。在长江流域,从东汉中期开始,还出现神兽镜和画像镜。神兽镜以东王父、西王母等神像和龙、虎等兽形为主纹;画像镜除神像和兽形以外,还有车马、歌舞、历史人物、传说故事等图像。两者的图纹都很丰富而复杂,其纹样是浮雕式的,有一定的立体感。神兽镜和画像镜的出现,使南方铜镜与北方铜镜开始产生了一定的差别。在镜的形制方面,东汉中后期,半球状的镜钮有加大的趋向,有的呈扁平的圆形。镜缘除平缘以外,还出现了断面呈三角形的所谓“三角缘”和“斜缘”。镜上的花纹,除对称于镜的圆面中心的所谓“心对称”式的以外,开始出现了对称于镜的圆面直径的所谓“轴对称”式的花纹。
东汉铜镜的铭文,有长短两类。长铭如“尚方作竟真大巧,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敖四海”,多为七字句。短铭如“长宜子孙”、“位至三公”,仅4个字。有纪年铭的铜镜也逐渐增多。铭文中往往言及制镜者,如“尚方作竟”、“王氏作竟”、“青盖作竟”等。“尚方作竟”说明系设在首都的尚方工官制作的镜,但私营的作坊也多滥用“尚方镜”的铭文。从铭文可知,洛阳、丹阳、广汉、会稽、吴郡等地是当时铜镜的铸造中心。
魏晋南北朝的铜镜这个时期的铜镜仍属汉式镜的范畴。由于南北分裂,社会经济状态不平衡,铜镜的形制和花纹不仅随着年代推移而变化,而且还有明显的地域上的差异。
三国和西晋时期,黄河流域因汉末的战乱,铜镜铸造业不很发达。曹魏在洛阳恢复尚方工官,制作铜镜的是右尚方。所铸的铜镜,都是东汉以来北方流行的旧样式。新兴的所谓“位至三公镜”,也是由东汉后期的“双头龙凤纹镜”演变而来。长江流域汉末未遭动乱,经济发展较快,铜镜铸造业尤为兴盛。吴郡的吴县、会稽郡的山阴和江夏郡的武昌是吴的最重要的铜镜铸造中心。所铸铜镜不少是与北方相同的,但画像镜和神兽镜始终是南方的产品,尤其是神兽镜,铸造量最大,其种类除东汉以来的“环状乳神兽镜”外,还流行新的“同向式”、“重列式”和“对置式”神兽镜。在吴的铜镜中,还有用佛像作图纹的。和汉代一样,少数精致的铜镜在镜背镀金。吴镜的铭文多有纪年,有时还记明工场的所在地和工匠的姓名,如“会稽师鲍”、“吴郡胡阳张元”等。
十六国时期北方战乱不已,铜镜的铸造几乎完全停顿。南方的东晋保持安定,铜镜铸造业得以维持。所铸铜镜仍以神兽镜等为主,但镜的图纹趋向简化。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仍然沿用东汉以来的旧式镜,而且数量甚少。南方的宋、齐、梁、陈,铜镜的生产也逐渐衰退,神兽镜、夔凤镜等质量粗陋,花纹简化,而各种粗制滥造的小铜镜却不断出现。
隋唐及其以后的铜镜隋唐盛世,铜镜铸造业又兴盛起来。其形制、花纹和铭文等都与汉式镜大不相同,呈现出了全新的面貌,可称为“隋唐式镜”。隋和唐代前期的镜仍多为圆形。到了唐代中期以后,除圆形的外,多有方形、葵花形、菱花形、荷花形等,偶尔也有钟形、盾形和其他变形镜,开始出现有柄铜镜。这是中国铜镜在形状方面的一次大变化。镜钮以圆形的为多,但也有采用兽形钮、龟形钮和花形钮的。镜上的花纹,隋和初唐时,仍稍有类似汉式镜之处。从盛唐以降,则大量采用瑞兽、凤凰、鸳鸯、花鸟、蜻蜓、蝴蝶、葡萄、团花、宝相花及人物故事等新纹样。其题材和风格,除反映当时新的工艺美术外,有的还吸取了中亚和西亚的因素。有些铜镜的花纹构成一幅图画,不讲求对称于镜的中心和左右对称,却有上下之别。精致的唐镜还使用镀金、贴银、金银平脱、螺钿和宝石镶嵌等工艺。隋唐铜镜的铭文,以四言句为最多,五言句次之,都属骈体诗文式。其内容如“灵山孕宝,神使观炉,形圆晓月,光清夜珠”,“赏得秦王镜,判不惜千金,非关愿照胆,特是自明心”等,以镜的本身为主题。铭文的字体都是正体楷书,与汉式铜镜多用篆体和各种简化字相比,也判然不同。并且一般不用纪年,亦不记工匠的姓名。
宋代因避讳,称铜镜为“铜鉴”或“照子”。北宋的铜镜,工艺不如唐代,但在形制和纹饰方面仍有唐镜遗风。南宋的铜镜主要为湖州和饶州的“铸鉴局”所造,可称“湖州镜”和“饶州镜”。在形制方面最突出的变化是有柄镜大增。镜上没有花纹,只是铸出长方形的印章,标明铸镜者的名号,如“湖州石家二叔”、“饶州许家”等。
元代和明代的铜镜,铸造都较粗糙。形状多为圆形,花纹有云龙纹、双龙纹和双鱼纹等。许多铜镜铸出纪年铭文,而无花纹。唐宋以降,特别是明代,制造仿古镜的风气很盛,主要是仿造各种汉式镜。明代还多用汉镜实物翻模复制。
- 参考书目
- 梁上椿:《岩窟藏镜》,育华、大业印刷局,北京,1941。
- 樋口隆康:《古鏡》,新潮社,東京1979。
- 小处着眼鉴铜镜保健养生
- 古代历史中的铜镜素材
相关推荐: 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