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自然百科
天龙山石窟
2023-05-15 11:15自然百科 人已围观
[拼音]:Tianlongshan Shiku
中国北方地区佛教石窟寺。在山西省太原市西南40公里的天龙山,分布于东、西二峰的腰部,东峰8窟,西峰13窟。从现存造像和《开皇石室铭》碑记考察,石窟创建于东魏末年,其后北齐、隋、唐续有开凿,以唐窟最多,达15窟。平面大都是面宽、进深几乎相等的方形,三壁三佛式洞窟占全石窟的半数以上。用圆雕法雕出的佛像,华丽美观,世称“天龙山样式”。20世纪20年代,石窟曾遭日、美等国一些人的严重破坏,并将150多件精美雕刻品盗凿劫往国外,散失在日本和欧美各国。现已在世界各地找到该石窟的雕刻品(大部分是佛头)共47件,其中有29件能确认出是从天龙山哪一个窟室中盗走的。
天龙山石窟造像可分为东魏、北齐和隋唐两期。东魏、北齐的石窟中,东峰第2、第3窟系东魏末年高欢摄政时期所营建,是天龙山石窟中最早的作品。均作方形窟、低坛、莲花藻井,窟内正壁及左右壁各凿一龛,多为尖拱龛。龛中凿一佛、二菩萨,后壁佛结跏趺坐,左壁(东)佛倚坐,皆坐于束腰长方佛座上,右壁(西)结跏趺坐佛与各壁胁侍菩萨则安设在圆莲座上。东峰第1窟和西峰第10、第16窟,为北齐高欢经营晋阳别都时开凿。窟室作方形平面,圆顶,藻井刻莲花。窟内3壁设3龛,龛侧雕作八角柱。正龛倚坐佛,仰莲圆佛座。正中雕摩尼珠,左右配以二狮子和二伎乐,二胁侍菩萨立于有梗圆莲座上。
隋唐的石窟中,以东峰第8窟和西峰第9窟为最重要。东峰第8窟始凿于隋开皇四年(584),规模居东峰之首。窟正面凿列柱式窟檐,东壁刻摩崖碑,世称《开皇石室铭》。窟内设中心塔柱,塔柱四面有天幕式佛龛,龛中配置一佛二菩萨二弟子,造型优美稳健,是上继北朝下启盛唐的杰作。西峰第9窟是唐代诸窟中规模最大的,位居天龙山石窟的中心。窟前原建有三重檐的高阁,现存二层壁面,上层雕高约8米的倚坐弥勒佛,下层中央雕高约5米的十一面观音立像,左雕乘象普贤菩萨,右雕骑狮文殊菩萨。天龙山唐代造像妍丽丰腴,姿态优雅自如,是盛唐时期的杰作。
石窟下方原有天龙寺,创建于北齐皇建元年(560),宋代称圣寿寺,明代重建,现仅存数尊彩塑残躯。
参考文章- 天龙山石窟的简单介绍建筑与名胜
相关推荐: 天龙山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