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房产观察 > 百科 > 历史人物 >
东北的解放者——马利诺夫斯基
2023-03-27 21:01历史人物 人已围观
中文名:罗季翁·雅科夫列维奇·马利诺夫斯基
外文名:Родион Яковлевич Малиновский
国 籍:苏联
出生地:敖德萨
出生日期:1898年11月23日
逝世日期:1967年3月31日
职 业:军事家、元帅、国防部长
毕业院校:伏龙芝军事学院
主要成就:获得红旗勋章、苏联人民英雄勋章领导苏联红军消灭日本关东军
逝世地:曼西自治区秋明州
罗季翁·雅科夫列维奇·马利诺夫斯基(Родион Яковлевич Малиновский,1898年11月23日-1967年3月31日)是前苏联红军军事领袖及元帅,领导俄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作战及担任1950年末至1960年初苏联国防部长;他参与领导斯大林格勒攻防战击败纳粹德国与战争末期领苏联红军攻入中国东北,俘虏近60万日本关东军及中国“末代皇帝”溥仪。
1944年5月,马利诺夫斯基被任命为第2乌克兰方面军司令。8月,马利诺夫斯基同托尔布欣的第3乌克兰方面军秘密准备并成功地实施了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这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著名战役之一。这次战役有着巨大的政治和军事意义:完全解放摩尔达维亚,把罗马尼亚从战争中拖出来并使之倒向盟军。这次战役显示了马利诺夫斯基善于组织围歼敌集团军群的战役的才能。德军对这次战役也十分重视,曾专门召开高级会议研究计划,声称将不惜一切代价保雅西。如果丧失了这一地区,巴尔干的所有国家都将面临陷落的危险。为此,他们在那里布置了重兵集团。与马利诺夫斯基、托尔布欣对峙的是弗里斯纳指挥的敌南乌克兰集团军群,有51个师(旅),90万人,6200多门大炮,500多辆坦克和700多架飞机,力量相当强,平均每9公里1个师,在较重要的雅西、基什尼奥夫等方向达到每7公里1个师。不仅如此,他们还占有有利地形。战役还未开始,马利诺夫斯基等人就与敌人展开了斗智。当时面对德军咄咄逼人的气势,他的部下多次要求教训敌人,并要求最高统帅部加强力量,他也非常想这么做。
但作为高级指挥员,马利诺夫斯基知道要从全局、从更高的角度来看问题。为了迷惑德军,使其相信苏军并未特别重视这一作战方向,避免双方投入重兵集团造 成持久战,因此不能加强力量,同时也不能轻易进攻。他的考虑与最高统帅部不谋而合。最高统帅部不仅没有给他增派部队,反而把他的几个师调到大本营预备队中。这一招果然奏效,德军以为苏军无力对其突击给予反击,只是在固守雅西前部的高地,便大胆地将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预备队调往其他作战方向。德军显然已被迷惑住了。马利诺夫斯基在战役的准备过程之中,针对战役的特点,将部队的兵种进行了改编并使之完善,指挥部下寻找令德军猝不及防的新方案,要求部属准确、勇猛、灵活机智地而不是亦步亦趋地组织战役。马利诺夫斯基创造性地运用了许多军事原则。例如,为打破德军的多层防御,决定不像以往的战役那样以空军的突击为先导,而是运用步兵和空军同时发起攻击。为加强战役的突然性,使德军加深犹疑,削弱其抵抗信心,他在短时间内秘密地进行大量军队的重新部署。为隐藏主攻方向,他让工程兵设置了大面积的平地伪装,布置了上千门大炮模型。为使其更加逼真,还让炮兵摧毁了德军在这一方向上的永久火力点。这些措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在进攻前10天内,集中了优于敌人的兵力,而德军对此毫无察觉,甚至连在进攻前一天苏军进行的火力侦察,也被当成“不安分的俄国人”的一般偷袭。德国最高统帅部直到最后还认为第2乌克兰方面军、第3乌克兰方面军只可能进行区域性的进攻。由于计划周密、措施得当,战役进行得很顺利,苏军第一天就突破了30公里,第二天中午攻占了雅西。随后苏军继续向敌纵深突破,包围盘踞在基什尼奥夫的18个师。马利诺夫斯基不失时机地投入第二梯队和预备队,到9月2日,雅西—基什尼奥夫的德军全部被歼。这次战役丰富了苏军实施包围战役的经验。同年,马利诺夫斯基 获得苏联元帅军衔。
1945年5月纳粹德国投降之后,马利诺夫斯基转换至远东中国满州,在那里他领导外贝加尔方面军对日军作战; 1945年8月,他领导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最后一支作战部队攻占中国满州,那原先是一支有60万强悍大军关东军占领的地方;日本关东军一向为各方赞扬的高质素精锐部队,马利诺夫斯基竟能在10天内击溃“关东军”,他是以坦克加数万摩托车步兵以闪电战模式加上古典战术“两重包围”模式交互运用,堪称是红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战功(不论是在勇猛方面、比例方面,在执行行作战及创新战术,都是),这场大胜仗在激励俄罗斯民族感情起了巨大的鼓舞。马利诺夫斯基将军也因为此胜战荣获苏联至高荣誉奖章——“苏联英雄勋章”。
东北的解放者——马利诺夫斯基语音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