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课程

中华德育动漫励志篇

2023-04-14 21:23课程 人已围观

中华德育故事
励志篇


1.孔子尽礼
出自《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
孔子幼时便习礼,成年做官亦谨遵君臣之礼,首创平民教育,设杏坛,广纳弟子。孔子出仕实践礼治仁和,却不为权贵所容,开始周游列国。他利用余生所有精力编修《春秋》、《诗》等六艺,奠定了中华文化之根基。

2. 彭陈辞姻
出自《德育课本》
明朝时候,彭鹤祯的妻子陈氏,知书识礼,当时有大富的商人,用上千两银子,招她的儿子做女婿,陈氏推辞道:“骤然得到钱财,不是吉祥的事,娶媳妇首重德行。”她的行为给当时一地的百姓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

3. 李密陈情
出自《晋书·孝友列传·李密》
李密幼失父母,双腿有疾不能行走,贫苦的祖母含辛茹苦把他养大。多年后祖母已九十六高龄,李密辞官专侍祖母。皇帝欲让其出任太子老师,多次派人催促赴任。李密甘冒抗旨之险,上书表文,拒绝爵位之荣,反哺回报祖母恩德,写下文学史上千古流传的深情力作——《陈情表》。

4. 董奉治病
出自《德育课本》
三国名医董奉,医术高明,宅心仁厚。他治病救人,不收诊金,只让人们栽种三五杏树,后得杏变卖米粮,周济穷人。同华佗、张仲景并成为“建安三神医”。后用杏林春暖称誉医德高尚的医家。

5. 颜回辩志
出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颜回,字子渊,春秋鲁国人,孔门七十二贤之首。一次孔子与弟子颜回、子贡、子路一同游玩农山,孔子问三位弟子各自的志向。颜回说,我希望遇到圣明的君主而辅佐,用礼乐治国化民,以使人民安定,不用修城挖渠,兵器销熔成农具安心耕地,家家没有离愁之苦,千年没有战争忧患,孔子夸奖颜回道德美满。

6. 勾践尝胆
出自《史记卷第四十一·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败给吴国,回国后为振兴越国与百姓共同劳作,并卧薪尝胆不忘国耻。吴王夫差遣人带来物资,欲令勾践因富足而忘耻。勾践上山寻葛回赠夫差,坚守复兴之志。他常挂一苦胆,每餐必舔食明志,后终一雪国耻,让受欺压的国家改变成为强国。

7. 弘景异操
出自《南史▪隐逸下▪陶弘景列传》
南北朝时南齐人陶弘景,从小便怀有与众不同的操守和志向,一事不知便深以为耻。十岁遇葛洪的《神仙传》,就日夜恭读,并立志做神仙。曾与梁武帝交游,武帝每遇事必问景,甚至想召用他辅政,陶弘景却力辞不出。人都称他是“山中宰相”。

8. 吉翂拒举
出自《梁书·吉翂传》
南北朝时,梁朝有位叫吉翂的少年,父亲被奸臣诬陷。吉翂为父伸冤,终令父亲洗刷冤罪。后有官员认为吉翂孝顺,推选他做官,吉翂恪守本分,不以救父之事换取功名利禄。

9. 许武教弟
出自《德育课本》
汉朝人许武,父母早亡,留下两个弟弟与他相依为命。弟弟们懒惰厌学,许武为教育弟弟,便把家中良田悉数归己,只留与弟弟一点家产。弟弟因此用功读书,终考取功名,双双成就。后来弟弟知道了真相,兄弟仨和睦如初。许武不惜背负不仁不义的罪名来教育弟弟的存心,历来为人称道。

10. 松仁寻父
出自《孝史》
包松仁,清朝时期江苏泰兴人,自幼家贫,虽然没上过学,但有一颗时时关爱父母的孝心,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一家人在一起也是幸福的。一年朝廷来征船夫,松仁的父亲应征了,运兵到安徽,两月后归还。转眼两月过去,仍不见父亲回来,母亲实在不放心,就让松仁南下寻父。松仁在地主的资助下,驾船南下,探寻父亲下落,终于经过半年多的时间终于找到父亲,一家人得以团聚。

11. 鲁班学艺
出自《影响中国的名人童年故事》——木工祖师鲁班
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姓公输,名般,从小跟随家人从事土木建筑。一心想跟随父亲学木艺,父亲却跟他说,木匠活儿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劳动中学出来的。此后他就努力干活儿,相继发明了一些比较实用的工具,帮助母亲减轻了很多负担。之后受到野草上像锯齿一样的绒毛的启发,发明了锯子,帮助父亲顺利完成三百根木材的任务。公输般善于观察生活,致力于发明创造,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发明家。

12. 郑国学礼
出自《汶上郑氏族谱》
郑国,字子徒,春秋时期阙里人氏,孔子弟子,是七十二贤人之一。从小立志要做一个士大夫,于是母亲让他跟随孔夫子学礼。夫子先让郑国誊写周礼,因他少有大志,但也因此沾染傲气,忽略了礼数秩序,誊写圣贤书籍,可帮他去掉傲气。之后一直跟随夫子直至夫子去世,循序渐进,学习圣贤智慧,六十四岁时果真做了大夫。世间之事皆有礼法可循,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3. 王烈遗布
出自《后汉书·王列传》
三国时,有个读书人王烈在当地很有威望。一人偷窃被发现后,恳求不要告诉王烈。王烈念其知羞,托人送他一匹布,激励其改过。后其果真成了路不拾遗的好人。之后王烈不肯依附董卓,又是被此人所救。

-->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