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课程

人物通讯采写的特点

2023-12-04 21:57课程 人已围观

一、选择新闻人物要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生活,“笔写真人”是最难的

 二、凸显新闻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其思想发展的过程
       在人物通讯中,无论写先进人物的事迹,还是写反面人物的罪恶行径、写普通小人物与命运的抗争的故事,目的绝不仅仅是为写事实而写事实,而是从这些事实中再现其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描述新闻人物的人生曲线。只有写出人,才能影响人。而要表现一个人物,重要的或许不是他们的事迹、能力、机遇、成就,因为人的生活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自己常常难以改变命运。因此,人与人的出身、阅历、文化背景、面临的机遇很难相比,所以人的能力和成就也很难相比。难以相比的东西就很难打动人。人们欣赏明星的才华,赞叹名人的智慧,羡慕幸运者的机遇,景仰伟人的功绩,但欣赏、赞叹和羡慕却很难打动人心,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与能力、机遇不同的是,人的心灵具有相似性,是易于沟通的。无论先进人物还是反面人物,无论大人物还是小人物,他们的精神追求、人生哲学是现实社会中的一面面镜子,能够照出各色人的心灵,或激励斗志、陶冶情操,或警示心灵、启迪思路。因此,这种精神、思想情感是最容易感染他人、震动心灵的。
      著名记者郭梅尼说:“产生通病的原因,主要是记者采写人物的业务指导思想不明确—不明确写人物主要应写什么。他们简单的认为,写某某人就是把他做出什么成绩或事件的过程写出来。……我认为,写人物,主要是反映他们的精神面貌。对一些做出成绩的人物,要写出他们之所以能做出这项成绩或事件的思想根源。因为,对于某项成果的技术过程,只对这一行、这一方面的人有启发作用,而提示出产生这项成果的精神力量、思想根源,对广大读者都会有启迪作用。作为面向广大读者的报刊,就应报道这些具有共同规律的东西,才会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共鸣。”
       在人物通讯的采写过程中,既要下功夫去捕捉、挖掘典型事实,又不仅仅着眼于报道事实本身,而是通过事例去表现人的精神境界和人生轨迹。因此,在报道中既要讲故事,又要摆脱事实的过程线,追踪人物的思想线、心理线。对于英雄人物、先进人物,要表现出他们为社会的奉献精神、大无畏的牺牲精神、‘高度的责任意识;对于普通老百姓,要表现他们所做的平凡事中体现出的不平凡:坚韧、奉献、同情心、助人为乐、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维护公正等人类美德和伟大人格。正是这些人类美德和伟大人格,成为人物通讯中的亮点,成为感染人、陶冶人、团结人、凝聚民族心灵的永恒主题。
郭梅尼在人物通讯《烧不毁的美》中,将徐效钢内心世界的不断发展升华过程展现出来,将一个人外表的缺陷和内心的美丽共同展现出来。
        徐效钢走进庐山五一疗养院,迎面树着一面大镜子。奇怪,镜子怎么糊了一张白纸?再往里走,走廊的镜子上,也糊了一层白纸;房间的镜子上,还是糊了白纸。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是疗养院的护士们,听说有烧伤病人来休养,把所有的镜子全糊上白纸了。
        徐效钢走过去,用手撕掉了镜子上的纸,明净的玻璃,照出了他烧伤的脸孔。还是那张烧伤的脸孔,镜子比当年红枣汤碗里映出的更加清晰。可是,徐效钢却非常泰然。他对护士说:“不必这样,一张白纸,怎么遮得住客观存在的现实呢!”他深有体会地对我说:“我被烧成这样,人们都认为我是很不幸的。但是,有一位名家说过,人的不幸程度,是由他对不幸的理解所决定的。随着我对自己不幸的理解提高了认识,我的不幸程度也就逐渐减轻了。”
        我和他谈起对幸福和不幸的看法。他沉思片刻后说:“有一张报纸上写着,一个因公负伤断了腿的人,感到非常幸福,我认为,这是不够真实的。说老实话,像我们这样的人,可以说,活着比死了更难。”听到这里,我的心不由得一颤,这句话里,饱含了多少委屈、辛酸和痛苦啊!
       “说老实话,想走绝路是很简单的。”他接着说。“但是,一个人来到世界上,对周围,对社会是有义务的。如果一遇不幸就轻生,自己对党、对社会的义务由谁来承担呢?如果那样做,未免太自私了吧!”采写反面人物也是同样道理。比如,面对一个腐败官员,人们关注的已经不是他受贿50万、100万甚至4000万这个简单的数字,也不仅仅是他是怎样接受一笔笔贿赂的,而是更感兴趣这样一些事实:他的心灵是如何一步步堕落的?他收受的第一笔贿赂时是怎么想的?内心有没有斗争?他为什么会从一个清清白白的人走到几百万、几千万的巨贪?他的犯罪事实败露后有没有心理斗争?此时的他,内心究竟是怎样一个世界?他怎样看待自己的堕落?有没有悔过?悔过什么?
        也就是说,对于反面人物的报道,不仅要陈述其犯罪事实的脉络,更要展示其犯罪的思想脉络和灵魂堕落的轨迹,以及作为一个“过来人”的反思和忏悔。只有这样,人物通讯才能使千千万万读者“以史为鉴”,“以人为镜”,起到有效的教育引导作用。

三、通过讲述和再现人的行为,表现人物的个性,“神似胜于形似”
 四、在社会生活的矛盾中表现人物
-->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