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课程

摆脱写作模式写好散记

2023-12-04 21:57课程 人已围观

      写好散记,还需要注意两方面。一是要将散文和新闻有机地融为一体。在这里散记已是一种独立的文体,它在用散文对事实如实的描摹中,已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语言体系,不应在其中出现散文与新闻的割裂或两者牵强附会的现象。二是要全方位对“散文”进行借用。单纯理解为借用散文语言是错误的,因为散文本身不仅仅用了文学语言。采写散记时,报道领域应放宽,不该囿于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可扩展为对新近发现的人们感兴趣的非动态事物的报道,其结构要像散文那样富有变化等。
       散记主要有两种:记事性散记和纪行性散记。散记的重要特征在于其内容应是作者耳闻目睹的事实,是作者的感性认识,是细节材料。这就需要作者深入到事实的现场。但是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事物本身相对是"活"的,作者只是被动地对此事物观察采访,写出稿件;另一种是事物本身相对是"死"的,是通过作者的活动将观察采访到的事实写成稿件。显然,前者就"发生性"事实采写的稿件往往是记事性的散记,而后者就"发现性"事实采写的稿件多为纪行性散记。

       一是记事性散记

      记事性散记有事态式散记、事件式散记两种。

  事态性散记是就事件的动态采写成的报道。

      事件式散记是就事件中人们感兴趣的有关事实采写成的报道。这类散记与记事性通讯的不同点在于:散记在主题的要求上比通讯来得松散一些;散记着重于人们感兴趣事实的描述,它常常撷取事物侧面、背面及花絮等非主体的材料;散记以纯粹的事实价值打动人,通讯则还承担其宣传性的职能;通讯常用的表现手法是叙述,而散记常用的手法是"白描"等等。

       二是纪行性散记

      纪行性的散记有巡礼式散记、随访式散记、观览式散记三种。

      巡礼式散记是呈系列采写或刊出的报道品种。它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报刊社根据受众的需要有计划组织或开设某种限定题材的栏目供作者有的放矢投稿,呈系列刊发。如人民日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打出域外散记的栏目,刊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文章。如,古堡公园散记、德国的老年人、土耳其不土等。第二种为作者的自发行为,是作者本身在采访过程中得到启发而对某一主题的事实写出系列性的散记。
采写系列性的散记应该成为作者新闻开发的基本功。有这样的一种思路可以有效地拓宽报道领域,使人通过对某一事实的报道而产生报道其它一系列题目的灵感,同时有利于增强对该报道事物的宣传效果,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如《贵州林区--珍稀植物博物馆》《珍禽异兽的理想乐园》《壮美迷人的山水画廊》。
       很多巡礼式散记是经过精心组织和安排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作者有目的采写行为,是作者根据要求和一整套的思路所从事的采写活动。它是作者研究受众需要在先,而对事实的采访在后。当然,这种计划性仅是题材上的要求,而在具体的采写过程中并不影响“随意性”,而影响作者选弃材料所掌握的主动权。
      随访式散记。它是作者随他人出访以随访者身份就所见所闻的事实写成的报道。其中呈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以被访者为主线进行报道。这种情况在于活动本身过程没有多大的报道价值,而就活动中了解到的有价值事实进行报道。如人民日报上有一篇《为了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青年记者希望行”河南采访散记》,这篇文章的开头是这样写的“10月中旬,我随‘青年记者希望行’采访团来到河南。在短短的7天中,记者穿行在中原大地,实地采访了新蔡、嵩县等贫困县的‘希望工程’实施情况,看到了孩子们那一双渴望读书的眼睛;听到了老师和家长们的肺腑之言。”接下来,记者就对采访到的事实作了三段的描写:孩子的渴望、家长的寄托、教师的心愿。第二种是以访者为主线进行报道。这在于访者所组织的活动本身就有新闻性,或只有通过访者才能使有价值事实得到报道。如人民日报刊发的《研修在日本--中国农业研修团访日散记》。它就着重地介绍研修团在访日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有趣事实。据说“研修”这个词是日本创造的汉字词,意思大抵相当于中文的“培训”。近年来,随着中日两国交流的发展,这个词在中国出现。但是这个词在中日两国都掺入了一些不是本义的含义。然而,今年7月由日中文化交流财团邀请的“中国农业职业技术培训与管理研修团”为“研修”正了名。

      观赏式散记。常常是作者的意外所得,散记所涉及的事实是最有趣、人们最需要了解的。

-->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