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课程

非事件性新闻消息的写作技巧

2023-12-04 21:57课程 人已围观

一、 非事件性消息的特点
       (一)以消息体裁报道非事件性事物,可以进一步拓宽新闻的报道面。
       (二)非事件性消息有助于发挥媒体的“主体意识”
主体是针对客体—传媒的报道对象,即客观事物而言的。19世纪末,在“客观报道”、“纯客观”这样一些新闻理念的束缚下,西方新闻记者往往只报道已经发生的“事件”,而且,往往只用“摹写”的方式反映事件的现象。进人20世纪,在复杂的社会问题面前,西方新闻界强烈意识到了“客观报道”、“纯客观”的局限性,开始冲破这一理念的限制,采写有深度的报道。所谓“主体意识”,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形成的新的报道理念。它要求记者不但要对事件进行分析,而且,还要改变只关注已知事件、被动采访的做法,主动去采写尚未构成事件的社会问题。
      非事件性新闻的报道,促使记者和媒体不待事件召唤,主动寻找报道题材,自己决定“以什么为新闻”,这样,他们可以在更广阔的领域,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而发挥新闻报道的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作用。
      篇幅短小、要害突出的消息写法,可以使非事件性新闻具有更强的冲击力,它们可以占据版面的重要位置,引起读者的注意。《深圳部分外来劳务工劳动安全状况堪忧,去年伤残万余人死亡80多人》的非事件性消息,集中反映了深圳外来劳务工人的劳动安全状况。消息说:1998年“每天有31人因工伤致残,每4天半有1人因工伤死亡”,“有毒有害企业占全市9582家工业企业的42.7%,职业病问题令人触目惊心”类似这样的报道,虽非事件,因其题材重大,写法又是“大综合”,可以揭示全面情况,所以,它的发言较之事件性新闻具有更重的分量。这篇消息,使经济增长背后的“代价”浮出水面,让领导层和广大群众认识到,“不能以牺牲劳动者安全来换取外资引进和经济增长”。到1999年底,已关停2000多家劳动安全隐患大且整改不力的私营和“三来一补”企业,工人的劳动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三)具有“读物”的性质,有欣赏价值和“抚慰”作用
       (四)非事件性消息可以为媒体采制独家新闻创造条件

         二、非事件性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对比·显现
       (二)量化·集中
    事象分散不易让人看到问题的全貌。非事件性新闻在写作上有必要,将散在的事象加以概括和集中。集中的一个有效手段是总体量化,剥去事物的个别的外壳,以抽象了的全局性的数字,反映某些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总体态势。
    我国吸烟人口呈低龄化    二十五种疾病与吸烟有关
    本报讯记者白剑峰从日前召开的中国吸烟与健康协会成立10周年庆祝会上获悉:我国吸烟人口呈低龄化,青少年吸烟率上升,吸烟人数达5000万。专家呼吁:让青少年远离烟草危害。
    我国是世界烟草生产和消费大国,现有吸烟者3.2亿,占世界吸烟总人数的14。据全国第三次吸烟行为流行病学调查,15岁以上人群总吸烟率为37.62%,和1984年相比,开始吸烟者年龄提前了3岁,吸烟者日均吸烟量增加了2支。其中,青少年吸烟率上升明显。
    正是这些抽象化了的数字,而非个别事例,使人们看到了这一问题的趋势,为社会敲响了警钟。
    总体量化是当代新闻报道惯用的手法。西方新闻界大量的非事件性新闻都是采用量化的方式写作的。所谓“精确新闻”,就是利用媒体自己的,或者有关部门—其中包括专门的舆论调查机构—公布的统计数字构成的新闻。包括“精确新闻”在内的以量化方式写作的新闻,可以简洁而直观地显示事物变化的程度或范围。有时,这种总体量化的方法还可以揭示出具体事物背后的奇妙的“景观”。俄罗斯的《论据与事实》,将主妇的家务劳动量化为数字,让人瞳目。

       (三)以点带面
       (四) 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