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课程
电视新闻的写作技巧
2023-12-04 21:57课程 人已围观
电视新闻报道的特点:
第一、依托电子声像技术,包括节目制作到传输、覆盖、接收的技术和设备等物质手段达到传播的目的。
第二、以视觉为主,视听结合,连续运动变化的屏幕形象具有强烈的现场感、真实感。
第三、以家庭为单位接受传播,近距离的观赏方式以及观赏的随意性。
第四、顺时连续播放,即所谓有"一次过",在收看时间上存在着不可逆性。
电视新闻报道的形式
1.播报式。
2.先播报,再播出现场图像式。
3.图像播报同期式。
电视新闻报道的结构
1."顺金字塔"式结构
2.无标题或提要式标题
3.导语概括、简洁
4.文字口语化,说明性强
电视新闻写作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1.配合电视新闻栏目化,注重突出栏目特点
2.以"提要"为"新闻眼",贯穿于新闻节目之中
3.运用"组新闻",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地域报道
4.软新闻语言描述性强,感情色彩浓,情趣盎然
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
画面给观众以具体、直观、形象的内容。因而对直观形象的新闻事件,如抢险救灾、侦破审判、军事训练、体育比赛之类的事件,电视可以通过画面形象逼真地给观众大量的信息。画面的优势就是现场感强,直观表达信息量大,能让人身临其境,一目了然。
对于抽象的概念、认识,人们过去想过什么,现在在想什么这些思维活动,某项值得推广的工作经验、工作方法等等,这些用图象反映是比较困难的,而这些也正是文字的长处,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这一点,图象是望尘莫及的。
随着电视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对电视新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一条新闻最长一分十几秒,短的只有十几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报道一些重大题材,首先就是要充分利用画面和文字各自的表现力,来写好电视新闻的解说词。其次是要求文字必须高度简练、浓缩。
1、发挥图象优势,尽量让解说避繁就简
写出新闻要素、主要内容,使新闻内容表达完整、清楚即可。 对于用文字描写需要很长的篇幅才能表述清楚的新闻,应当尽量用画面去表达内容。如通讯卫星的发射、定点是很繁杂的,用文字描写需要大量的篇幅才有可能交待清楚。1984年4月1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头条指出《我国第一颗试验通讯卫星发射成功》的新闻中,设计制作了一个卫星发射、入轨、定点的动画,一分多钟的新闻,文字部分只有三句话,概括了发射的过程、意义和作用,观众不仅看到了卫星腾飞的壮观场面,同时通过画面,看清了卫星入轨程序和定点后与地球的位置关系等,并了解到发射成功的意义和作用。
2、发挥文字优势,以弥补图象的缺陷和不足
由于环境条件等种种原因,我们拍摄的画面残缺不全或者概括性很强,这时配以形象、幽默、符合画面主体特征的恰当文字来说明曾经发生过的典型事件、不易观察到的细节特征、不易感知到的某种氛围、不太明确的某种精神力量等等,都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是从获得全国优秀电视新闻一等奖的电视系列报道《我国边海防建设发生巨大变化》中摘录下来的。三小段解说对于弥补图象的不足就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小岛的具体面积,被戏称为"海上布达拉宫"的那条水泥台阶、还有"雪洞"旁的牌子,这些都出自于战士的口和手,给观众印象深刻,而且很重要地说明了我军边海防一线部队居住条件的巨大变化,对表达主题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解说词的简练、浓缩,具体地说,重要的一点,就是有些要素在图象中已有交待了,文字部分就不必赘述。象描写动作、表情的语言,在电视新闻解说词写作中,在一般场合下,应尽量避免。如"××领导同志怀着'满意的'、('激动的'、'高兴的'……)心情去看……这些形容词就显得画蛇添足了。
第一、依托电子声像技术,包括节目制作到传输、覆盖、接收的技术和设备等物质手段达到传播的目的。
第二、以视觉为主,视听结合,连续运动变化的屏幕形象具有强烈的现场感、真实感。
第三、以家庭为单位接受传播,近距离的观赏方式以及观赏的随意性。
第四、顺时连续播放,即所谓有"一次过",在收看时间上存在着不可逆性。
电视新闻报道的形式
1.播报式。
2.先播报,再播出现场图像式。
3.图像播报同期式。
电视新闻报道的结构
1."顺金字塔"式结构
2.无标题或提要式标题
3.导语概括、简洁
4.文字口语化,说明性强
电视新闻写作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1.配合电视新闻栏目化,注重突出栏目特点
2.以"提要"为"新闻眼",贯穿于新闻节目之中
3.运用"组新闻",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地域报道
4.软新闻语言描述性强,感情色彩浓,情趣盎然
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
画面给观众以具体、直观、形象的内容。因而对直观形象的新闻事件,如抢险救灾、侦破审判、军事训练、体育比赛之类的事件,电视可以通过画面形象逼真地给观众大量的信息。画面的优势就是现场感强,直观表达信息量大,能让人身临其境,一目了然。
对于抽象的概念、认识,人们过去想过什么,现在在想什么这些思维活动,某项值得推广的工作经验、工作方法等等,这些用图象反映是比较困难的,而这些也正是文字的长处,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这一点,图象是望尘莫及的。
随着电视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对电视新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一条新闻最长一分十几秒,短的只有十几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报道一些重大题材,首先就是要充分利用画面和文字各自的表现力,来写好电视新闻的解说词。其次是要求文字必须高度简练、浓缩。
1、发挥图象优势,尽量让解说避繁就简
写出新闻要素、主要内容,使新闻内容表达完整、清楚即可。 对于用文字描写需要很长的篇幅才能表述清楚的新闻,应当尽量用画面去表达内容。如通讯卫星的发射、定点是很繁杂的,用文字描写需要大量的篇幅才有可能交待清楚。1984年4月1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头条指出《我国第一颗试验通讯卫星发射成功》的新闻中,设计制作了一个卫星发射、入轨、定点的动画,一分多钟的新闻,文字部分只有三句话,概括了发射的过程、意义和作用,观众不仅看到了卫星腾飞的壮观场面,同时通过画面,看清了卫星入轨程序和定点后与地球的位置关系等,并了解到发射成功的意义和作用。
2、发挥文字优势,以弥补图象的缺陷和不足
由于环境条件等种种原因,我们拍摄的画面残缺不全或者概括性很强,这时配以形象、幽默、符合画面主体特征的恰当文字来说明曾经发生过的典型事件、不易观察到的细节特征、不易感知到的某种氛围、不太明确的某种精神力量等等,都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是从获得全国优秀电视新闻一等奖的电视系列报道《我国边海防建设发生巨大变化》中摘录下来的。三小段解说对于弥补图象的不足就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小岛的具体面积,被戏称为"海上布达拉宫"的那条水泥台阶、还有"雪洞"旁的牌子,这些都出自于战士的口和手,给观众印象深刻,而且很重要地说明了我军边海防一线部队居住条件的巨大变化,对表达主题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解说词的简练、浓缩,具体地说,重要的一点,就是有些要素在图象中已有交待了,文字部分就不必赘述。象描写动作、表情的语言,在电视新闻解说词写作中,在一般场合下,应尽量避免。如"××领导同志怀着'满意的'、('激动的'、'高兴的'……)心情去看……这些形容词就显得画蛇添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