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课程

机关公文写作的熔裁与炼意

2023-12-04 21:57课程 人已围观

       公文写作“炼意”时,我们头脑中起初形成的“意”尚处于不稳定状态。认识逐步深化,“意”也随之从浅层进入深层。这种“层次”,既是事物客观规律的反映,也是作者认识过程的反映。作者起初形成的旨意是浅层的,经过一番“经营惨淡”的“炼意”工夫,最后所确立的旨意便是深层的了。只有深层的旨意,才有典型的指导意义。公文写作“熔”“练”主旨的过程,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与把握,是与事物的个性联系在一起的。高度概括的“意”,总是通过对个别事物某一具体问题的特殊性的剖析体现出来的。这些“单个”“具体”的事物都是有着时代印记的。在“熔意”“炼意”的过程中,个别事物所蕴含的社会性、时代性,是通过层层深入的剖析,逐渐明朗的、逐步清晰的。如果认识只停留在一般化的浅层,便揭示不了事物固有的本质规律,更反映不出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公文写作就没有价值了。《熔裁》篇里说。"句有可削,是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公文要写到一个字都不能减少的程度,这就要求在炼意之外,还要炼辞。但刘勰并不认为文章写得越简略越好。文章的繁简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文体的需要而定。论说性的公文比之于知照性的公文就要详尽些。刘勰又说:"善删者,字去而意留;善敷者,辞殊而义显。"意思是说,善于删削的人,可以把一些字句减去,但意思仍然完整;善于敷叙的人,用不同的辞句,却可以使文章更加鲜明。反之,就会造成"字删而意阙""辞敷而言重"的毛病。 n1、设情以位体:“体”是指文章的“体制”,既包括文章的体裁,也包括对这一体裁风格的要求。在公文的写作中,“设情以位体”,就是要依据特定的情况和行文的具体意图来选定恰当的体裁和文种,并对该文的格式、风格、行文的各种要求作出相应的安排。比如,所写的是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布、知照的事项,就要选用“通告”这种体裁。一经确定使用“通告”这一文种,就要写得符合通告的格式,无论是标题、称谓、落款都要符合通告的要求而且语言风格、遣辞造句还必须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n    2、酌事以取类:刘勰所说的“酌事以取类”,是指选择事例来说明主旨时,要斟酌选取与思想内容相贴切的事实和道理。比如,“通知”这一文种,是为了通知具体事项而发的,不是为了讲道理作思想工作而发的,先长长地讲一通大道理是多余。通知下面做什么事,或告知下级某件事,除了简单提及发文依据、发文目的外,主要是写明事项要求,让受文者明白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以及有关问题如何处理等等。 n    3、撮辞以举要:"撮辞以举要",是说要用最精简的语辞举出文章的要领。我们在进行公文写作时,应先列出内容提纲,明确文章要点。刘勰在《神思》篇中就讲到:写文章要"博而能一""贯一为拯乱之药"。所谓"一",就是指文章的中心、主旨、要领。
公文写公文写作中的“四个一” n用一句话概括全段。选择好领头句。所谓领头句就是在一段话、一个中心内容的开头,先用一句话概括全段的中心要点。领头句写较长公文很重要。它可以使公文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观点明确,所以一定要选择好。选择领头句一要概括全段的中心内容,二要尽量简炼,三不能和后边的话重复。领头句应是全段中心内容的概括和浓缩,后边的话,应是领头句的展开、补充、说明和解释。领头句有一分句、二分句和三分句之分,尽可能在格式上前后领头句要一致。一般情况下,领头句越短效果越好。 n    公文的最后结尾用一笔收束全文。公文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开头直入主题,中间叙事、说理,表现目的,结尾用一笔收束全文。公文的结尾是有规律的,上行文不要求答复的,可用"以上报告,请审查";要求批复的,可用"是否妥当,请批示";要求批转的,可用"如无不当,请批转"等。下行文结尾一般用"此令"、"此复"、"以上各点,望认真贯彻执行"等。平行文结尾一般用"特此函"、"特此函达",如需答复可用"特此函,请查照,并希见复为荷?"  
-->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