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绪论 |
01-01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一) |
01-02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二) |
01-03 整体观念 |
01-04 辨证论治 |
第2讲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
02-01 精气学说 |
02-02 阴阳概念、阴阳学说基本内容(一) |
02-03 阴阳学说基本内容(二) |
02-04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 |
02-05 阴阳学说应用(二)、五行概念 |
02-06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
02-07 五行学说的应用(一) |
02-08 五行学说的应用(二) |
第3讲 精气血津液神 |
03-01 精 |
03-02 气的概念、生成与运动 |
03-03 气的生理功能与气的分类 |
03-04 血 |
03-05 津液 |
03-06 神、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 |
第4讲 藏象 |
04-01 藏象与藏象学说概念、脏腑分类及特点 |
04-02 藏象学说形成及特点 |
04-03 五脏(心) |
04-04 五脏(肺) |
04-05 五脏(脾) |
04-06 五脏(肝) |
04-07 五脏(肾藏精) |
04-08 五脏(肾主水主纳气、生理特性与外周组织关系) |
04-09 六腑 |
04-10 三焦、奇恒之腑 |
04-11 五脏之间的关系(一) |
04-12 五脏之间的关系(二) |
04-13 六腑之间的关系、脏腑之间的关系(一) |
04-14 脏腑之间的关系(二)、五脏与奇恒之腑之间的关系 |
第5讲 经络 |
05-01 经络概述、经络系统组成 |
05-02 十二经脉名称、走向规律、分布规律 |
05-03 十二经脉表里关系、流注次序 |
05-04 十二经脉循行部位(一) |
05-05 十二经脉循行部位(二) |
05-06 十二经脉循行部位(三) |
05-07 奇经八脉 |
05-08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 |
第6讲 体质 |
06-01 体质的概念、特点与生理基础 |
06-02 影响体质的因素、体质的分类与应用 |
第7讲 病因 |
07-01 病因的概念、病因学说的沿革和特点 |
07-02 六淫的概念和共同致病特点;风邪 |
07-03 风邪、寒邪、湿邪 |
07-04 湿邪、燥邪、火(热)邪 |
07-05 暑邪、疠气 |
07-06 七情内伤 |
07-07 饮食失宜、劳逸适度、痰饮 |
07-08 瘀血 |
第8讲 发病 |
08-01 发病概述、发病的基本原理(一) |
08-02 发病的基本原理(二)影响发病的因素 |
第9讲 病机 |
09-01 基本病机 |
09-02 基本病机邪正盛衰 |
09-03 基本病机阴阳失调 |
09-04 基本病机阴阳失调(二)、精的失常 |
09-05 气的失常 |
09-06 血的失常、精气血关系失调 |
09-07 津液代谢失常 |
09-08 内生“五邪” |
第10讲 防治原则 |
10-01 预防 |
10-02 治则概述、正治反治、治标治本 |
10-03 扶正祛邪、调整阴阳 |
10-04 调理精气血津液、三因制宜 |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转载文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