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自然百科
明党参
2023-03-02 19:51自然百科 人已围观
药材名称:明党参
名称出处:《饮片新参》
概况异名:土人参、百丈光、天瓠(《证治准绳》),粉沙参、红党参(《本草从新》),金鸡爪(《本草求原》),山花(《中国药用植物志》),山萝卜(《浙江中药手册》)。
基源:为伞形科明党参属植物明党参的根。明党参属为中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为著名药材。
原植物:明党参Changium smyrnioides H.Wolff(Conopodium smyrnioides Hiroe)
历史:赵学敏在《纲目拾遗》一书中以土人参一名始载云:“土人参各地皆产,钱塘西湖南山尤多,春二、三月发苗如蒿艾,而叶细小,本长2~3寸,作石绿色,映日有光,土人俟夏日采其根以入药,俗名粉沙参。”所谓红党参即将此参去皮净煮极熟,阴干而成,《证治准绳》:“刼瘴消毒散用之,呼为百丈光。”按上述形态描述和今日所称明党参相符。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无毛。根纺锤形或长索形。茎幼嫩时有乳白色粉霜,分枝疏散开展。根生叶有长柄,柄长30~35cm,叶片通常3出式的二~三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宽卵形,长及宽各约2cm,无柄,上面深绿色;茎叶上部叶缩小呈鳞片状或叶鞘状。复伞形花序,无总苞片,伞辐6~10;小伞形花序有花10~15朵,有小苞片数枚,锐形;花在花蕾时略呈淡紫红色,开放后呈白色;萼齿小;花瓣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2mm,宽1~1.2mm,顶端渐尖而内折。双悬果圆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3~4mm,宽2.5~3mm,分生果两端稍窄,背部向外隆起,主棱不明显。花期4~5月,果期6~7月。(图见《江苏植物志》.下册.569页.图1658)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地土壤肥沃处或有岩石的山坡上。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等地。
生药栽培:宜在温暖湿润、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砂壤土栽培。能耐寒,不耐高温,怕涝。用种子繁殖,春、秋两季均可播种,但以9~10月秋播为佳。育苗,按行距20cm开浅沟,将种子拌细土或草木灰后撒入沟内,覆上薄土,再盖草,每亩用种量4kg。播后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出苗时揭去盖草,注意拔除杂草与肥、水管理。夏季倒苗后,须及时盖草,防旱越夏。生长2周年后移栽。一般宜在秋季进行,按行株距20×7cm条栽。栽后覆土压紧,以利越冬。也可用种子直播。栽后每年春季出苗返青后,适时中耕除草,用人畜粪水追肥1~2次。倒苗后盖草或间作遮荫作物。雨季注意排水。虫害蚜虫,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防治;食心虫蛀食种子,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
采集:3~4月间采挖。药材主产于江苏江宁、江浦、南京,安徽芜湖、安庆、滁县,浙江长兴、余杭等地。
鉴别
性状:根圆柱形,长纺锤形或不规则条块,略扭曲,长6~20cm,直径5~20mm。表面黄白色,光滑,半透明,常有纵沟纹,有的具红棕色斑点。质硬而脆,角质样。折断面平坦,黄白色,皮部较薄,黄白色,易与木部剥离。木部色较淡,粗短者,有时中空。气微,味淡。以根粗细均匀、完整、质坚实而重、色黄白、断面角质样、半透明者为佳。
显微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扁平木栓细胞(商品多已除去)。栓内层较薄,分布有少数分泌道。韧皮部甚厚,分泌道多数,由5~7个分泌细胞围绕,内含黄棕色树脂状物。形成层成环状。次生木质部导管稀疏排列成放射状。(图见《中药志》.第1册.第2版.466页.图366)
理化: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6ml,冷浸4小时,过滤。滤液浓缩至干,残渣用氯仿溶解至10ml。以中性氧化铝为吸附剂,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1)为展开剂,展距17.5cm。置紫外灯下观察,可见暗蓝、淡黄、浅蓝3个荧光点,用碘蒸汽熏后,除原有3斑点外,还出现2个棕色斑点。(图见《中药志》.第1册.第2版.466页.图367)
化学性质含有脂肪油、脂肪酸、氨基酸、微量元素、磷脂、糖、淀粉和挥发油以及多糖成分[1-6]。
参考文献[1] 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355。
[2] 中国中药杂志 1992;17(9):561。
[3] 中药材,1992;15(9):26。
[4]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3;9(2):26.1992;8(4):223。
[5]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1993;5(4):35。
[6] 中成药,1992;14(9):21。
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明党参煎剂110,0.5ml ip,24h后,可使小鼠脾NK细胞活性明显增高,体外试验低浓度(1:640,1:160)使NK细胞活性增强,高浓度(110)则呈抑制作用,明党参对小鼠NK细胞活性的促进作用,部分依赖于粘附细胞的存在[1]。明党参煎剂15g/kg,明党参多糖30mg/kgig,连续4d,用YC-花环率为指标,结果表明二者均增强小鼠巨噬细胞C3b受体的功能[2]。 ②抗脂质过氧化 明党参乙酸乙酯提取物(24.1mg/2ml)、丙酮提取物(23.2mg/2ml)及甲醇提取物(20mg/2ml)分别取20μl,与10%大鼠肝匀浆上清液0.2ml孵育1h,均能降低脂质过氧化作用,使丙二醛生成量减少;乙醇提取物、乙醇提水溶物及水提物(均为生药1g/ml),方法同上,也均对大鼠肝匀浆上清液过氧化脂质生成有抑制作用[3]。
毒性:明党参挥发油制成软膏(1:20)及乙醚稀释液(1:10),分别涂于手臂内侧皮肤约1cm2,用纱布包扎12h,皮肤出现红疹、痒,有时红疹连成一片;明党参刮皮工人的皮肤暴露部位,如手、前臂、睑颊,局部常发生红疹、痒痛,较重者红肿、生水泡以至糜烂等[4]。
参考文献[1]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1;7(1):33。
[2] 中国中药杂志 1992;17(9):561。
[3]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1993;9(1):26。
[4] 药学学报 1966;13(2):82。
性味:甘、苦,凉。 ①《本草从新》:“甘,微寒,淡。” ②《本草求原》:“甘,平,微寒。” ③《饮片新参》:“苦、微甘。” ④《中药大辞典》:“甘、微苦,凉。” ⑤《全国中草药汇编》:“甘,凉。”
归经:入肝、肺经。《四川中药志》:“入肝、肺二经。”
功效:润肺止咳,和胃止呕,平肝,解毒。
主治:肺燥咳嗽,胃虚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病后体虚,头晕泛恶,目赤肿毒,经闭,疗毒疮疡。 ①《本草从新》:“补肺气,通、下行,补气生津。治咳嗽喘逆、痰壅火升,久疟,淋沥难产,经闭,泻痢由于肺热,反胃噎膈由于燥涩。” ②《本草求原》:“养血生津,清热解毒,姜汁炒则补气、生肌、托散疮疡。” ③《饮片新参》:“温脾,化痰湿,平肝风。治头晕泛恶,中风昏仆。” ④《中药志》:“润肺化痰止咳,和胃止呕。治咳嗽,呕吐;又能解毒治疔疮。” ⑤《四川中药志》:“祛风,解热,补肺镇咳。治肺虚咳嗽有痰,头昏目眩,风热目赤及口干。” ⑥《中药大辞典》:“清肺,化痰,平肝,和胃,解毒。治痰火咳嗽喘逆,头晕,呕吐,目赤,白带,疔毒疮疡。” ⑦《全国中草药汇编》:“润肺止咳,和胃止呕。主治肺燥咳嗽,胃虚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病后体虚。”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熬膏。
使用注意:气虚下陷、精关不固及孕妇慎服。 ①《本草从新》:“脾虚下陷,滑精梦遗俱禁用,以其下行而滑窍也,孕妇亦忌。” ②《饮片新参》:“阴虚肝旺,内热烦渴者忌用。” ③《四川中药志》:“外感咳嗽无汗者忌用。” ④《药材学》:“大量服食易引起浮肿。”
临床应用配伍应用:①配仙鹤草、红枣等,治贫血、头晕无力。 ②配枇杷叶、竹茹、麦冬,治胃热津亏,反胃呕哕等症。 ③配旋覆花、姜半夏、赭石、生姜,治反胃呕吐涎沫,或上腹满闷,嗳气等证。 ④配桑白皮、枇杷叶、生甘草,治肺热咳嗽。 ⑤配沙参、浙贝、梨皮,治燥热伤肺,咳嗽喘逆等。 ⑥配枇杷叶、杏仁、麦冬,治夏、秋间感冒、急性气管炎,有口燥咽干,干咳无痰或少痰者。
方选和验方: ①王安卿《采药志》:“补阴虚:土人参(即明党参)、对配茯苓。熬膏。” ②明党汤(《中药临床应用》)治肺结核之阴虚咳嗽,干咳痰少,或痰带血丝,或咳时胸痛,或伴有盗汗、潮热,形体消瘦,胃纳不佳,舌红少苔,脉细数者:明党参15g,百部、麦冬各12g,五味子6g,扁豆15g,花粉12g,旱莲草15g,川贝、甘草各4.5g。水煎服。
单方应用:①《百花镜》:“治白带初起:土人参(切片)90g,用陈绍酒饭上蒸熟,分作3服。” ②王安卿《采药志》:“治杨梅结毒:土人参,酒煎服。”
医药家论述吴仪洛《本草从新》:“土人参,性善下降,能伸肺经治节,使清肃下行。凡有升无降之证,每见奇效。”
相关推荐: 明党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