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自然百科
棕榈根
2023-03-02 16:34自然百科 人已围观
药材名称:棕榈根
名称出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概况基源:为棕榈科棕榈属植物棕榈的根。
原植物: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Hook.f.)H.Wendl.(Chamaerops fortunei Hook.f.;Trachycarpus excelsus Wendl.)
余项参见“棕树心”条。
生药采集:全年可采挖根。
化学性质根含薯蓣皂甙(Dioscin)、甲基原薯蓣皂甙(Me Protodioscin)以及甲基原重楼皂甙b[1]。还含天冬酰胺、滇重楼皂甙Ⅱ{华重楼皂甙D,即薯蓣皂甙元-3-O-[α-L-鼠李吡喃糖(1→4)-α-L-鼠李吡喃糖(1→4)-(α-L-鼠李吡喃糖)(1→2)]-β-O-葡萄吡喃糖甙[2],从棕榈根挥发油分离出61个组分鉴定出38种化合物,占油总量的96%,其中含量较高的有邻苯二甲酸丁辛酯(22.32%)、苯(12.91%)、甲苯(9.39%)、二乙醇缩乙醛(5.05%)、邻苯二甲酸二辛酯(4.69%)等[3]。
参考文献[1] Chem Pharm Bull 1984;32(1):295(CA 1984;100:1887);。
[2] 中草药 1992;23(8):400。
[3] 中草药1994;25(6):292。
棕榈根醇提物,2g/ml浓度,0.5ml/只,给小鼠石门穴位注射,连续3d,可推迟小鼠怀孕周期。
参考文献浙江中医杂志 1986;21(9):427。
药性性味:①《新华本草纲要》:“味淡,性寒。” ②《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苦、涩。”
功效:利尿通淋,消肿解毒,祛湿,止血。
主治:血崩,淋症,小便不通,吐血,便血,带下,痢疾,关节痛,水肿,瘰疬,流注,跌打损伤。 ①《四川中药志》:“治吐血,肠风下血,崩、带,跌打损伤及腰痛。” ②《滇南本草》:“治妇人血崩不止,又治大肠下血,男子五淋便浊。”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煎水洗。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①江西《草药手册》:“治水肿:棕树根60g,腹水草15~30g,苡米根15~30g。水煎服。” ②江西《草药手册》:“治蛔虫病:棕树根、苡米根、苦楝皮、兰花根各9g。水煎服。” ③江西《草药手册》:“治睾丸肿大:棕树根9g,茅根3g,淫羊藿6g,地枇杷3g。水煎服。” ④《湖南药物志》:“治蛇咬伤:棕树根、鱼腥草、桑白皮各9g。煎水洗。” ⑤《湖南药物志》:“治梅毒:棕树根15g,桑树根、茅根、路边荆各6g,梧桐9g。水煎服。” ⑥《湖南药物志》:“治四肢关节痛:棕树根15g,白果6g。水煎服。” ⑦《江西草药》:“治流注:棕树根、桃树根、松树根、胡颓子根各适量。水煎,冲洗患部,药渣捣烂外敷。” ⑧《江西草药》:“治瘰疬:棕树根、算盘子根、乌桕根各30g。水煎,肉汤兑服。” ⑨《四川中药志》:“治赤白痢:棕树根、六合草、红斑鸠窝各60g。水煎服。” ⑩《四川中药志》:“治吐血:棕树根烧灰,兑童便、白糖,空心服。”
单方应用:《湖南药物志》:“治遗精:棕树根15g。水煎,白糖冲服。”
食疗:①《湖南药物志》:“治血淋:棕树根30g,炖猪精瘦肉食。” ②《湖南药物志》:“治阴挺:棕树根120g,猪精肉120g。久煮去药,肉与汤连食3~5次。” ③《湖南药物志》:“治牙痛:棕树根30g,煮蛋食。” ④《四川中药志》:“治久痢:棕树根炖肉服。” ⑤《中草药资料》:“绝育:棕树根干品60g,切碎,男加猪小肠60~120g,女加猪大肠60~120g,加水4碗,煎至1碗。男性随时服,女性于月经将净时服。”
相关推荐: 棕榈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