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百科知识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一览表(地基承载力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2024-02-22 20:39百科知识 人已围观

各位网友大家好,小编现在给大家详细介绍有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一览表”的核心内容以及“地基承载力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帮到您。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4.1.11条第3款: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一般来说,分析和评价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勘察报告中体现为提供勘察深度范围内分层地基土的承载力。不管是否采用天然地基或地基处理、桩基,均提供了一个承载力放在那里。那么,这个承载力是怎么来的呢?在89地基规范中,可以通过土工试验指标,查表统计分析,就得到了这个土层的地基承载力。从02地基规范开始,取消了地基承载力表,变成了由载荷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公式计算,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等方法综合确定。

现在来看看地基承载力的概念,《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2.1.3条:由荷载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与此相适应,提供了附录C、D用来确定承压板下主要影响深度范围内的承载力。具体这个影响深度范围有多大?根据地基规范公式计算法5.2.5条注解,为基底下一倍短边宽度的深度范围;和高层勘察规范4.1.6条基本一个精神。

现实的问题是,根据结构传下来的力不同,一个建筑物的基础有好多种基础尺寸,也就是说,地基承载力不是一个定值。勘察报告中怎么可以用一个值来表达呢?

如果采用天然地基,深度土层是否需要提供承载力?桩基呢?

我觉得规范的规定还是有问题的,太想通过实测或计算解决问题了,忽视了客观条件。

实现中还有个问题,就是承压板尺寸的问题,地基规范规定的有点小,以0.5m2为例,如果是方形板,B=71cm左右,这个尺寸下影响深度范围就太小了。2012版地基处理规范,对处理后的人工地基,“应按需检验土层的厚度确定,且不应小于1.0m2”就有了很大的进步。

诚如勘察规范所说,工程经验表明,绝大多数与岩土工程有关的事故是变形问题,包括总沉降、差异沉降、倾斜和局部倾斜,变形控制是地基设计的主要原则。结合地基承载力的额概念,“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这个变形值应该有设计方来提供,具体的试验用承压板面积范围也应由实际工程作参考。如果没有上述条件,我们能做的也只能是在假定的基础尺寸下确定一个比例界限值了。不同尺寸下土的强度和变形是否能换算?

综上所述,地基承载力是在地基基础设计阶段才能确定的,需要多次迭代才能确定最优化方案。

目前,勘察报告中的承载力基本是靠原来的经验来的,关于依据问题,确实很难把握。审查工程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这个承载力应该没啥问题,就能审查通过;如果觉得和经验差距很大,就需要勘察单位提供承载力确定依据。一种勘察和审查都很无奈的做法,希望规范确实能起到指导生产的目的。个人看法,在勘察阶段,如果是有条件做荷载试验,应该把试验条件明确;如果没有条件,提供分层强度指标是现实可行的办法,总比提供一个飘在半空的承载力实用多了。

还有一句题外话,是关于行业发展和安全事故的问题。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和岩土相关的有土方开挖和深基坑,这两块也是目前行业监管的重点之一。工程事故,最后板子打在勘察身上的,基本没有。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勘察技术没有进步,循规蹈矩,现场钻探混乱,试验环节质量管理缺失,规范条文束缚,还能出来万能的报告,技术人员只能是安全系数加安全系数了。大家都不希望出事,也就没有了经验,经验就是在极限上跳舞,不是科技进步就是惨痛教训。这也是岩土所缺的。

以上内容就是关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一览表和地基承载力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全部内容,是由eastit小编认真整理编辑的,如果对您有帮助请收藏转发...感谢支持!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一览表(地基承载力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63334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