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自然百科
海浮石
2023-02-25 21:34自然百科 人已围观
药材名称:海浮石
名称出处:《本草从新》
概况异名:石花(《本草衍义》),浮海石(《本草衍义》),海石(《丹溪心法》),浮水石(《医林纂要》),白浮石(《本事方》),水泡石(《东医宝鉴》),羊肚石(《药材资料汇编》)。
基源:为胞孔苔虫科动物脊突苔虫。药用其干燥骨骼。
原动物:一般指脊突苔虫Costazia aculeata Canu et Bassler或瘤苔虫Costazia costazii Audouin
历史:浮海石原名石花,最早记载于《本草衍义》。并谓:“石花,白色,圆如覆大马杓,上有百十枝,每枝各搓牙分歧如鹿角,上有细纹起,以指撩之,铮铮然有声,此石花也,多生海中石上。其体甚脆,不禁触击。”所述的性状、质地与现今浮海石即脊突苔虫或瘤苔虫的骨骼基本符合。《中国药典1977年版》曾有收载。至于石花的基源,《中药志》第4册(1961年版)记载为浜珊瑚科动物黑浜珊瑚的骨骼,有人认为此基源是正确的。另据报道山东渤海沿岸产一种小海浮石,系苔藓虫类生物化石,呈浅黄色调的灰白色方解石。为地区习惯用药。
形态:脊突苔虫为固着生活的水生群体动物。雌雄同体。群体常呈树枝状。个体很小,为囊状。体外分泌石灰质及胶状物质,形成群体之骨骼。体前端有口,口缘有马蹄状的突起,其上生多数触手,消化管屈曲成“U”形,肛门亦在体之前端。瘤苔虫与脊突苔虫形态近似,群体呈肿瘤状,淡黄褐色。
生境与分布:脊突苔虫常附着于海滨岩礁上。瘤苔虫常附着于海藻、柳珊瑚、岩石上。两者均分布于中国南方沿海各地。
生药采集:夏、秋两季,自海中捞出或升潮时随海水浮在沙滩上,退潮后即可收集,用清水洗去盐质及泥沙,晒干。产于浙江、福建、广东。
鉴别
性状:脊突苔虫 骨骼呈珊瑚样不规则块状,大小不等,一般直径2~5cm。灰白色或淡黄白色。一面略平坦,另面多突起呈叉状分枝,中部交织如网状;叉状小枝长2~5mm,直径约2mm,先端多折断,多数完整者钝圆。体轻,质软而脆,表面与断面均密具细孔。气微腥,味微咸。入水不沉。
瘤苔虫 骨骼为不规则块状,直径1~3cm;多为碎块。珊瑚状分枝短,直径约4mm,先端钝圆,很少折断。灰黄色或灰黑色。
理化:①取本品适量,加稀盐酸,即泡沸,发生二氧化碳气,导入氢氧化钙试液中,即生成白色沉淀。 ②取①滤液,加甲基红指示液2滴,用氨试液中和,再滴加盐酸至恰呈酸性,加草酸铵试液,即生成白色,分离,沉淀不溶于醋酸,可溶于盐酸。
加工炮制:常用的炮制品有浮海石和煅浮海石。 ①浮海石 洗净,打成小块,用水漂至水无咸味,取出晒干。 ②煅浮海石:取净浮海石置砂罐内,置炉内煅烧至红透,取出,放凉,研末。
贮藏:置干燥处。
化学性质主要化学成分为CaCO3[1]。据有关资料记载含CaO为39.48%,MgO3.58%,Al2O34.03%,SiO21.63%,Fe2O30.38%,Na2O0.83%,K2O0.21%。尚含Sr、P、Ti、Zn、Mn、Cu、Mo、Co等微量元素[2]。
参考文献[1] 中药材鉴别手册.科学出版社,1972:385。
[2] 矿物药学术会议论文集,1989:103。
性味:咸,寒。 ①《本草拾遗》:“平。” ②朱震亨:“咸。” ③《纲目》:“大寒。”
归经:入肺、胃经。 ①《玉楸药解》:“入手太阴肺、足厥阴肝经。” ②《本草求真》:“入肺、肾。”
功效:清肺火,化老痰,软坚,通淋。
主治:痰热喘嗽,老痰结块,瘿瘤,瘰疬,淋病,疝气,疮肿,目翳。 ①陶弘景:“止咳。” ②《本草拾遗》:“主渴。” ③《日华子本草》:“止渴,治淋,杀野兽毒。” ④《本草衍义》:“水飞,治目中翳。” ⑤朱震亨:“清金降火,消积块,化老痰。” ⑥《纲目》:“消瘿瘤结核疝气,下气,消疮肿。” ⑦《本草正》:“消食,消热痰,解热渴热淋,止痰嗽喘急,软坚癥,利水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水飞点眼。
使用注意:虚寒咳嗽忌服。 《本草从新》:“多服损人气血。”
临床应用配伍应用:①配木通、赤苓、麦冬,治小肠疝气,茎缩囊肿。 ②配桃仁、大黄,治疳疮不愈。 ③配没药,治疔疮发背。 ④配麦粉、甘草,治跌打损伤。
方选和验方: ①海浮石滑石散(《医学从众录》)治小儿天哮,一切风湿燥热,咳嗽痰喘:海浮石、飞滑石、杏仁各12g,薄荷6g。上为极细末。每服6g,用百部煎汤调下。 ②《丹溪心法》:“治诸疝:海石、香附。为末,生姜汁调下。亦治心痛。” ③《本事方》:“治消渴:浮石、青黛各等份,麝香少许。上细末。每服3g,温汤调下。” ④神效散(《本事方》)治渴疾饮水不止:白浮石、蛤粉、蝉壳(去头、足)各等份。上细末,用鲫鱼胆7个,调9g服,不拘时候。 ⑤耆老丹(《普济方》)治疔疮,发背,恶疮:白浮石15g,没药6g。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6丸,冷酒送下。 ⑥没药散(《普济方》)治耳底有脓:海浮石30g,没药3g,麝香0.4g。上为细末。每用0.2g,吹入耳中。 ⑦《儒门事亲》:“治疳疮久不愈:海浮石(烧红醋淬数次)、金银花。上海石二停,金银花一停,同为细末。每服7.5g,如签茶一般,日用2服。疮在上,食后;在下,食前服。” ⑧《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慢性支气管炎:海浮石粉30%,煅海蛤壳35%,海蚬壳粉30g,猪胆粉5%。混合均匀,制成片剂,每片0.8g,每次4片,每日3次,开水送服。”
医药家论述①朱震亨:“海石,治老痰积块,咸能软坚也。” ②李时珍《纲目》:“浮石,气味咸寒,润下之用也。故入肺除上焦痰热,止咳嗽而软坚。清其上源,故又治诸淋。”
相关推荐: 海浮石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63334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