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自然百科

生产力布局

2023-02-23 13:09自然百科 人已围观

国民经济各部门、再生产各环节、生产力各要素的地域分布与组合。

生产力布局的层次

(1)社会生产力的总体布局。这是宏观层次的布局。主要内容是全面分析整个国民经济范围内生产力的地区分布现状及其基本特点和存在问题,综合评价全国及各地区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状况与潜力,研究并确定全国生产力布局的战略发展方向,论证其宏观效益,规定解决全国生产力布局中全局性问题的基本政策、途径和方法,形成全国生产力综合布局的总蓝图。

(2)生产部门布局和地区生产力布局。这是中观层次的布局。主要内容是具体分析各部门、各地区的优势与劣势,研究并确定开发的目标、主攻方向、重大项目地区分布的部署,围绕重大项目或主导产业安排相关项目或相关产业的布局,分析各部门、各地区在全国地域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部门联系、地区联系的基本趋势,以大中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域经济网络形成发展的前景。

(3)企业区位的选定,这是微观层次的布局。主要内容是研究并确定企业的区位,摸清四周相邻企业的情况,建设区内的土地资源、气候、地形、地质条件,水源、能源的距离及其保证程度,企业对外联系的运输条件,企业取得各种生产条件和销售各种产品的市场状况,预测企业生产建设对环境的影响,等等。

布局因素

生产力布局是随各种布局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些因素主要有:

(1)自然因素。即自然环境、自然资源。

(2)人口因素。主要指人口的数量、质量、密度。

(3)技术因素。主要指科学技术总水平、企业的技术装备及新技术掌握应用的深度与广度。

(4)经济因素。主要指经济开拓的历史特点,已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已形成的经济结构。

(5)社会政治因素。主要指国际国内政治状况、国家(特别是区域)的经济政策。

上述布局因素对各类部门布局的作用是很复杂的。不同的因素,对特定部门的布局的作用很不相同。同一因素,对不同部门的布局的影响也有重大差别。但诸因素不是单独地对生产力布局起作用,而是在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在相互交错的关系下综合地影响布局的。布局因素的变化,改变着生产力布局的形式。因此,生产力布局、格局的形成及其发展变化,都有其内在必然性。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的空间不断扩大,生产部门、生产环节、生产要素的空间组合日趋复杂和多样化,这是支配生产力分布发展变化的最一般的规律。由于社会生产方式的不同,在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上,生产力分布的一般规律的作用和表现形式,又具有质的差异性。生产的分散性、狭隘性、闭塞性、自给性,是封建社会生产分布的基本属性。地域分工不断扩大,生产要素的空间组合日益具有世界规模,资本自发地向利润最高的地区集中,新兴地区的崛起伴随着老区的停滞或衰落,是资本主义生产分布的基本属性。在全国范围内,通过社会总资源的有计划按比例的分配与调度,使各个地区以及地区内各组成部分得到协调发展,促进各地区和全国国民经济的普遍高涨以及各生产要素的保持或发展,则是社会主义生产分布的基本属性。

布局原则

生产分布的一般规律决定了生产力的布局原则,主要有:

(1)调整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发展比例,促进落后地区的开发;

(2)企业布置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3)地区专门化与地区多样化发展相结合;

(4)根据各类企业的指向性,选择最佳区位。这些布局原则是相互联系的,但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又有区别。第一条,主要是解决区域结构问题;第二条,主要解决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规模经济问题;第三条,主要解决各部门各生产要素在各个地域单元内的组合问题;第四条,主要解决具体企业的定位问题。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生产力布局合理化的主要尺度有原则区别。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私有制的分割,生产是个别资本的行为,资本家之间的利益根本对立,争夺最佳区位的斗争非常激烈。因而在生产力布局中,资本家更多的是考虑个别企业或垄断组织所属企业群最佳区位的选择。布局方案的取舍,主要是决定于企业自身的可预见的经济效益。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力布局是一个具有全面性质、长远性质和战略意义的问题,既要重祝个别企业区位的选择,保证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更要遵循反映生产力分布规律的各项布局原则,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在保证布局的国民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兼顾布局的政治上、国防上的要求,如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有利于国家战略防御能力的加强,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这是衡量社会主义生产力布局合理与否的主要尺度。

参考文章
  • 海洋对世界生产力布局有什么重要影响?地理学

相关推荐: 生产力布局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63334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