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自然百科
粟芽
2023-02-24 22:46自然百科 人已围观
药材名称:粟芽
名称出处:《纲目》
概况异名:蘖米(《别录》),粟蘖(《本草衍义》)。
基源:为禾本科狗尾草属植物粱的发芽颖果。
原植物:粱Setaria italica(L.)Beauv.(Panicum italicum L.)
余项参见“粟米”条。
生药制法:将粟谷入水中浸透,捞出置筐内,上盖稻草,每日洒水4~5次,保持湿润,至芽长2~3mm许,取出晒干。药材主产华北各地。
鉴别:粟芽小球形,直径约1mm;表面淡黄色,有外稃与内稃包围,多数已裂开,露出长1~3mm的初生根(芽),或无初生长。剥去壳即为果实,表面淡黄色,光滑,基部有黄褐色的胚,长约1mm,胚乳近白色。质坚,断面粉性。气无,味微甜。以黄色、有芽、颗粒匀整者为佳。
加工炮制:炒粟芽 取粟牙置锅内,以文火加热,炒至黄色为度,取出,放凉。亦有炒至焦黄色者。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性性味:①《新华本草纲要》:“苦,温。” ②《别录》:“苦。” ③《本草品汇精要》:“苦、甘,微温。”
归经:《本草汇言》:“入脾、胃二经。”
功效:健脾,消食,开胃。
主治:开胃消化。 ①《别录》:“寒中,下气,除热。” ②《日华子本草》:“除烦,消宿食,开胃。” ③《纲目》:“消导米面诸果实积。” ④《山西中药志》:“治食滞胀满,食欲不佳。” ⑤《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食积不化,消化不良,胸闷腹胀,妊娠呕吐。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外感风寒方(《中药大全》)治小儿外感风滞,有呕吐、发热者:谷芽15g,藿香6g,蝉蜕4.5g,防风0.5g,云苓7g,苏梗15g,薄荷3g(后下),川连2.1g。水煎服。
相关推荐: 粟芽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63334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