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自然百科

文化生态学

2023-02-23 12:29自然百科 人已围观

用人类生存的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生态理论研究文化产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

起源

“文化生态学”的概念主要源于“生态学”一词,该词是19世纪70年代由德国生物学家E.H.海克尔提出的,用以研究文化与整个环境生物集的关系。1955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J.H.斯图尔德首次提出“文化生态学”的概念,倡导建立专门学科,以探究具有地域性差异的特殊文化特征及文化模式的来源。此后,文化生态学为越来越多的人类学家和生态学家所重视,逐渐形成一门新的学科。

理论

文化生态学的理论和概念主要是用来解释文化适应环境的过程。它认为,人类是一定环境中总生命网的一部分,与物种群的生成体构成一个生物层的亚社会层,它通常被称作群落。在这个总生命网中引进文化的因素,在生物层上建立起一个文化层。两个层次之间交互作用、交互影响,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共生关系。这种共生关系不仅影响人类一般的生存和发展,而且也影响文化的产生和形成,并发展为不同的文化类型和文化模式。

文化生态学认为,文化不是经济活动的直接产物,它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复杂的变量。山脉、河流、海洋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不同民族的居住地、环境、先前的社会观念、现实生活中流行的新观念,以及社会、社区的特殊发展趋势,等等,都给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特殊的、独一无二的场合和情境。文化生态学主张从人、自然、社会、文化的各种变量的交互作用中研究文化产生、发展的规律,用以寻求不同民族文化发展的特殊形貌和模式。斯图尔德把文化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看作是真正整合的方法,认为如果孤立地考虑人口、居住模式、亲属关系结构、土地占有形式及使用制度、技术等文化因素,就不能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及与环境的联系;只有把各种复杂因素联系在一起,进行整合研究,才能弄清楚环境诸因素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才能说明文化类型和文化模式怎样受制于环境。

文化生态学除研究文化对于自然环境的适应外,更主要的是研究影响文化发展的各种复杂变量间的关系,特别是科学技术、经济体制、社会组织及社会价值观念对人的影响。文化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如图所示:与自然环境最近、最直接的是科学技术,它与自然环境强相关;其次是经济体制和社会组织;最远的是价值观念,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显示出弱相关,它是通过经济体制、社会组织等中间变量来实现的。反过来看,对人的社会化影响最直接的是价值观念,即风俗、道德、宗教、哲学、艺术等观念形态的文化,二者表现出强相关;其次是社会组织、经济体制及科学技术;最远的是自然环境,它对人类的影响主要通过科学技术、经济体制、社会组织一类中间变量来实现。

图 与社会生态学的区别

文化生态学在寻求解释特殊的文化形貌及文化模式时,试图与社会生态学(又称人类生态学)区别开来。斯图尔德认为,社会生态学主要在于解释纯生物的人的机能和遗传功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文化生态学则在于解释对不同环境的适应中的特殊文化及其类型、模式。他认为,人是归化了的动物,在体质上完全受文化活动的影响;人的进化与文化的出现是密切相关的,人种形成的文化因素要超过体质的因素。所以,解释人类文化行为与解释人的生物进化不同,不能从遗传上推导某种文化模式,必须从文化适应上做出结论。

文化生态学理论在概念上存在着许多模糊不清的地方,但它在研究不同民族文化产生、发展以及不同行为模式方面仍有积极意义。


相关推荐: 文化生态学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63334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