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自然百科
广元皇泽寺和千佛崖
2023-02-23 12:10自然百科 人已围观
[拼音]:Guangyuan Huangze Si he Qianfo ya
中国南方地区佛教石窟寺。分别在四川省广元县城西1公里嘉陵江西岸和城北4公里嘉陵江西岸。皇泽寺现存石窟、摩崖造像34处,包括南北朝、隋、唐、宋等历代造像。千佛崖现存窟龛 400余个,造像7000余躯,南北朝、隋、唐、宋、元、明相继在此凿建,以唐代居多。这两个石窟是中国南方地区的重要石窟,也是中原北方和南方地区石窟互相影响的重要实例。均为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皇泽寺旧名乌奴寺,因广元为武则天出生地,后人改名皇泽寺。寺后现存石窟主要有中心柱窟、大佛窟、五佛亭和则天殿等。中心柱窟中立3层塔柱,窟室左、右和后壁各凿龙首圆拱龛,中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佛坐高方座,头光处刻九佛;菩萨颈刻肌纹两道,腰肢稍曲,发披肩。龛上浮雕千佛。据造像特征,时代约当北朝末至初唐。大佛窟为最大一窟,阿弥陀立像高约4米,左右为高肉雕二弟子、二菩萨和二力士,像后为半圆雕天龙八部像。造像雄健富丽,为初唐雕刻的代表作。
千佛崖石窟据清咸丰四年(1854)石刻题记,全崖造像总数有1万7千余躯,1935年修川陕公路时毁坏达半数以上。现存窟区南北长 200余米,最高处距地面约40米。窟龛重叠密布,多者13层。洞窟主要是佛殿窟,亦有少量中心柱窟,主要洞窟有大佛洞、藏佛洞、睡佛洞等。大佛洞位于千佛崖南段中部下层,高、宽各在5米以上,前部崩塌,正壁刻一立佛、二弟子、二菩萨像,左右壁各一立菩萨像,具有北朝造像风格,为此崖最早洞窟之一。藏佛洞位置稍上,为一方形平顶小窟,三壁各开一圆拱龛,中设一佛、二菩萨,佛坐低方座,通肩衣,禅定印,舟形背光处刻七佛和六飞天,立菩萨双手交叉腹前。造形古拙,全同于北朝作品。从上述两窟造像,都可以看出中原北方石窟的影响。南段中部的大云古洞外壁,有唐开元十年(722)“行孟州大都督府長史韋抗功德記”。睡佛洞为一方形平顶窟,中刻涅槃像,像后有娑罗双树、交龙柱。后壁刻二树,树侧刻十弟子及棺。右壁在焚棺下刻戴风帽者9人,旁刻挽髻妇女7人。该窟约为唐代开凿。此外,还有少量密宗造像,如下层的四臂观音及毘卢洞。毘卢洞中设大坛,上坐戴宝冠、袒右肩、颈饰项圈的毘卢遮那佛,旁为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坛后凿直通窟顶的背屏。背屏和镂空透雕技法的采用,是此处石窟的一个特点。
相关推荐: 广元皇泽寺和千佛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