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自然百科
教会罗马字
2023-02-23 12:09自然百科 人已围观
[拼音]:jiaohui luomazi
[外文]:missionary romanization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来华传教士制订和推行的各种罗马字母(拉丁字母)拼音方案。主要指基督教传教士用来翻译《圣经》和帮助教徒学文化的方言罗马字。
教会罗马字的产生和推行教会罗马字产生于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那时海运开放,外国传教士纷纷来华传教。他们为了使教徒很快能够阅读《圣经》,把它译成方言,用罗马字拼写。教徒们学会这种言文一致的方言罗马字后,不但可以读《圣经》,也用来学文化。
教会罗马字最早产生于福建厦门,厦门话罗马字又叫“厦门白话字”,于1850年制订。在这之后,陆续出现了宁波话、潮州话、海南话、兴化话、神州话、莆田话、客家话、上海话、台州话、建瓯话、温州话、官话(北京话)等方言罗马字。这些方言罗马字在各地推行了几十年,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达到鼎盛时期,出版过17种方言的《圣经》,销数达10多万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厦门白话字”, 除了《圣经》(见图)外,还出版了《圣经故事》、《四书译注》、《闽南音圣诗》以及小学用的修身、历史、地理、生理、数学等课本,出版物总数在120万册以上。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国内外能使用“厦门白话字”的人,还有10万左右。
天主教会也做过一些罗马字的工作,在山东制订了山东话罗马字方案, 出版有罗马字的 《国民小报》和《教理回答》等书报。在台湾省台南也出版了闽南方言的类似的书报。
教会罗马字在民国成立后不再盛行,因为中国制订了“注音字母”,兴起了国语运动。
“厦门白话字”方案简介“厦门白话字”一共有23个字母,其中17个是单字母,5个是双字母,1个是三字母。
字母这23个字母构成17个声母和41个单韵母。其中ts、tsh只拼a、o、o.、u,ch、chh只拼i、e,但民间喜用ch、chh,不用ts、tsh。
声母 韵母 声调符号阴平(无号)阳平┇ 上声怚阴去惽 阳去-阴入(无号,加-p、-t、-k、-h)阳入喤(加-p、-t、-k、-h)
拼写举例Lín tióh tùi b▇-hoa-kó chhiū chhú phì-jū:tng ì ki nńg hi圝h hoat ê sùi,chiū tsai hē-thinkūn lah.
你们可以从无花果树学个比方:当树枝发嫩长叶的时候,你们就知道夏天近了(摘自厦门话罗马字《马太福音》第24章32节)。
各种教会罗马字的比较各种教会罗马字都采用了罗马字母(拉丁字母),而且都只用于拼写各地的方言,这是它们的共同点。各种教会罗马字的不同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1)在用罗马字代替汉字的问题上意见不一。大多数推行者主张用罗马字代替汉字,认为“为了大多数人,目前那繁难的书写方法,必须彻底让位给那更实用、更少图形化、用罗马字母来代替的拼音制度”,“我们全部希望有那么伟大的一天,到那时候,中国各部分的文盲将要能够用一种拼音文字阅读”,甚至认为“繁难的方块字是20世纪最有趣的时代错误”。少数人主张把罗马字作为给汉字注音和帮助识字的工具,而不是代替汉字。例如宁波话的《马可福音书·序文》里说:“这一本《马可福音书》是用汉字和罗马字并排印的,为的是要帮助已识罗马字的人再学汉字。因其读罗马字时可以并看汉字,一个一个,一句一句,常用汉字渐都认识。若遇着了不认识的生字,就可以从罗马字里看这个生字是什么音,也能达到其中的意。”
(2)在方案的设计上存在不统一以至相互矛盾的现象。主要有:
a.同音异符。例如同是 [奅]音,上海话拼写为au,莆田话为捁,同是 [y]音,福州、建瓯、莆田拼写为掽,宁波、台州为ü,上海为ui,广州为ue。[徲],上海用z,如“思”作sz,而宁波、台州不用任何字母,“思”作s。同是[堭]音,上海、宁波、台州、厦门、广州作ts,建瓯、福州、莆田作c。同是[p‘]音,上海、宁波、台州、广州作p‘,建瓯、福州、莆田作p,厦门、潮州、梅县作ph。
b.同符异音。例如au在多数地方用于表示[au],上海却表示[奅]。掽在潮州音表示 [嚕],而在其他地方表示[y],an在上海表示[ε],在潮州表示[a嬜],在其他地方却是[an]。
c.标调法不一致。首先是标调或不标调不一致,大多数地方是标调的,宁波、温州、台州却不标调。其次是所用的标调符号不一致,例如同是阳平,在不同的方言罗马字中却分别用了惽┇怚—等4种符号。上海又与众不同,它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圈读法,用一个小半圆圈标在左上角和右上角旁边表示上声和去声,平声不标,入声用-k或-h表示。
d.词的分写连写不一致。除了多音节的人名、地名用短横连起来,并且首母大写之外,其他的词语分写连写很不统一,不过,已经明显有了词的概念和按词连写的趋向。
教会罗马字对于中国后来的文字改革运动是有一定影响的。
- 参考书目
- 倪海曙:《中国拼音文字运动史简编》,上海时代出版社,1948。
- 周有光:《汉字改革概论》,文字改革出版社,北京,1979。
- 黄典诚:《从闽南的“白话字”看出拼音文字的优点》,载《中国语文》,1953,7月号。
相关推荐: 教会罗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