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自然百科

辽庆陵

2023-02-23 11:34自然百科 人已围观

辽圣宗耶律隆绪和仁德皇后、钦爱皇后的永庆陵,辽兴宗耶律宗真和仁懿皇后的永兴陵,辽道宗耶律弘基和宣懿皇后的永福陵,总称庆陵。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索博力嘎(白塔子)北约十余公里的大兴安岭中。陵墓分布在一条东西横亘的大山南麓。该山辽代名永安山,后改称庆云山,现蒙古语名瓦尔漫哈(意为有砖瓦的沙丘),俗称王坟沟。三座陵东西排列,间距约2公里,通称为东陵、中陵和西陵。1914和1922年林西县知事和法国神父闵宣化曾先后挖掘中陵。1930年军阀汤玉麟对全部陵墓进行盗掘,三陵的石刻哀册被掘出土。1939年日本侵占期间,日本人田村实造等又对三陵进行实测、摄影,并临摹了东陵壁画,掠去一部分文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队等单位作过调查,并对哀册上的契丹小字进行了研究。

图 墓葬形制

三座陵墓都有陵门、享殿和神道,均为东南向。遗迹多残毁。在中陵享殿的西南方残存石刻陀罗尼经幢1座。墓室都有前、中、后室及4个侧室,用沟纹砖石灰浆砌,墓壁用砖3层,墓顶用砖两层,墓内及墓门都抹石灰,再彩绘壁画。东陵保存较好,前室平面方形,其余各室是圆形,各室之间有长甬道相连。墓内全长21.2米,最宽15.5米,最高约6.5米。日本人挖掘东陵时曾出土有枋、槫、斗栱等小木作构件,但原有结构情况不明。中陵和西陵均已塌毁,墓室多为八角形,前室呈十字通道状。

壁画

三座陵墓内都有壁画,现仅东陵保存了摹本和照片资料。内容有装饰图案、人物和山水等。墓门及墓内砖砌仿木结构上,饰红、绿彩、墓门上鸱吻饰黄褐彩。仿木结构细部及墓壁上方,用工笔彩绘龙凤、花鸟、祥云、宝珠以及网格状图案,是已发现的辽墓彩画中等级最高的。在墓道、前室及其东西侧室、中室和各甬道壁面上,彩绘与真人等高的人物70余个。墓道两壁为15个戴圆帽、穿圆领窄袖长衫、执骨朵的仪卫和 1匹备有鞍辔的马。前室南甬道与中室南甬道绘有同样的仪卫。前室前半部分两壁各绘6人乐队,均戴有脚幞头、穿黑袍。其余40个人物,大部是男像,多数髡发,少数戴圆帽,极少数戴直脚幞头,均穿圆领窄袖衫,有紫、绿、青等色,腰围革带,均拱手或叉手侍立。仅有两幅并立的女像,右侧的带黑纱帽,穿绿色左衽长袍;左侧的梳髻,穿绿色窄袖长袍、红色中衣、均左衽,腰围绣带,手捧披肩,似为前者的侍女。人像上方都墨书契丹小字榜题。最有特色的壁画,是中室四壁所绘的山水画,分别绘出春、夏、秋、冬四季风光,构图严谨,鸟兽形象生动,应是描绘辽皇室四时捺缽之所的景色。(见彩图)

内蒙古巴林右旗辽庆陵壁画:四时捺钵之一 内蒙古巴林右旗辽庆陵壁画:四时捺钵之二 石刻哀册

三陵出土遗物多已散失,仅存部分石刻哀册。其中汉文哀册有圣宗、仁德皇后、钦爱皇后、道宗、宣懿皇后的各一合,仁懿皇后哀册仅存篆盖。契丹小字哀册有道宗、宣懿皇后的各一合。1922年还从中陵抄写出兴宗和仁懿皇后的契丹小字哀册册文,原石已佚失。这些契丹小字哀册和榜题,是发现最早的契丹小字资料,首次证实了契丹文的存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见契丹文石刻)。

参考书目
  1. 田村実造、小林行雄:《慶陵》,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1953。
  2. 鳥居龍蔵: 《遼之文化》図譜第四册,日本東方文化学院东京研究所,1936。

相关推荐: 辽庆陵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63334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