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自然百科

牛街礼拜寺

2023-02-23 10:49自然百科 人已围观

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在北京市宣武区牛街。是北京地区现存伊斯兰教寺院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一处。据《北京牛街岡上礼拜志》、《古教西来历代建寺源流碑文总序略》木刻载:宋太宗至道二年(辽圣宗统和十四年,996),有一位从阿拉伯来的筛海(教长)革哇默定到中国传教,其次子那速鲁定建寺于燕京南郊柳河村岗儿上,即今牛街礼拜寺故址。元至元年间于寺中建尊经阁,明洪武(1368~1398)建今寺。正统年间(1426~1449) 扩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进行大规模修缮,今“窑殿”保存了重修时的墨书题记,有御题“礼拜寺”额,故以之为称。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坐东朝西,布局紧凑对称,主要建筑有礼拜殿、邦克楼、望月楼和碑亭、水房等。围墙正中辟门,两侧设旁门、角门,正门前为四柱三楼悬山顶牌坊,正楼檐下匾书“达天俊路” 4字,坊对面为庑殿顶砖影壁。入门后为望月楼,平面呈六角形,重檐黄琉璃瓦六角攒尖顶,檐下施斗栱、彩画。南北辟门,其余四面辟窗,上檐正中悬“敕赐礼拜寺”匾。每逢斋戒之月,阿訇登此楼望月,决定开斋、封斋时辰。

望月楼后为礼拜殿,坐西朝东,由 3个勾连搭式屋顶及后部冠一六角攒尖亭式建筑组成,左右出抱厦。三勾连搭顶的前两个为歇山式,后一个为庑殿式。殿正面出短廊,前有月台,殿内宽敞宏丽,可容千人同时做礼拜。第一进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第二进面阔五间,进深七间,最后为凸出的六角亭一间,仿伊斯兰教穹顶而建,俗称“窑殿”,象征圣地麦加。殿内装修独具特色,柱与柱之间作成木拱形门,即“火焰门”。门楣抱框上饰阿拉伯文,柱身上用汤粉贴金法作出缠枝莲花纹,殿顶天花及梁枋上施青绿彩画及阿拉伯式图案,窑殿后墙作三间式龛,满雕阿拉伯文与花朵,精巧之极。殿左右两窗以阿拉伯文组成窗花。殿内右隅设木制宣讲台,伊斯兰教称其为“闵拜”,为聚礼日教长宣谕之处。大殿南北有小型讲堂各五间,北为“善庆”,南为“阐一”。

邦克楼位于礼拜殿正前方,重檐歇山灰筒瓦顶方亭建筑,檐下施斗栱,东西辟门,南北开半月形窗,楼内设木梯,其楼为召唤教民做礼拜之用,故又称宣礼楼或唤醒楼。相传此楼是元代尊经阁旧址。邦克楼南北两侧有对称的两座方形碑亭,重檐歇山顶,内立明弘治九年(1496)汉、阿文合璧的《勅赐礼拜寺记》石碑,已漫漶不清。

邦克楼后原为议事场所,光绪末辟为小学教室,旧名“七间房”,平面呈“凸”字形,勾连搭式顶,为寺中最后一座建筑。寺的西南设有较大的淋浴室,供教徒礼拜前沐浴、净身用。

寺东南跨院内有两座古墓,相传系南宋时 (金或元初 )两位筛海来寺传教,卒葬于此。墓前立阿拉伯文碑两通,一为元至元十七年(1281) 立,一为至元二十年(1283)立,是中国现存元代阿拉伯文石刻中最早者。此外,该寺还保存着明万历癸丑勅赐礼拜寺记碑、传为元代可兰经及回文香炉等许多珍贵文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多次对该寺进行整修,并连同回民聚居的古老牛街一并予以保护,已成为伊斯兰教穆斯林作礼拜之处。

参考文章
  • 牛街礼拜寺的简单介绍建筑与名胜
  • 北京东四清真寺和牛街礼拜寺宗教

相关推荐: 牛街礼拜寺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63334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