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自然百科
生漆
2023-02-23 21:51自然百科 人已围观
[拼音]:shengqi
[外文]:Chinese lacquer
从漆树树干割口分泌出的乳白色或黄色粘稠液体涂料。又称大漆、国漆、天然漆。原产中国,主要产区在陕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甘肃等省,其中陕西年产量约占全国年总产量的 1/3。是中国传统的外贸物资。大约早在汉代和唐宋时期,漆器和油漆技术已传到朝鲜和日本。
生漆在空气中容易氧化干燥,表面结成黑色光亮坚硬的漆膜,附着力、遮盖力、耐久性和防腐蚀性都很强,而且耐水、耐热、耐溶剂侵蚀、耐摩擦,可广泛用作建筑、家具和工业器材设备的防腐蚀涂料。生漆的缺点是干燥成膜慢,漆膜颜色深,粘度大,不易施工,且不耐碱和强氧化剂。漆液有强烈刺激性,有些接触者会染过敏性皮炎(俗称漆疮)。
概况1978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掘到一件外有朱红涂漆木碗,证明约7000年前中国已使用生漆。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战国时的《庄子》,记述割漆是一种习见的生产活动。 西晋崔豹的《古今注》则记述了割漆和收漆的工具。到10世纪,宋罗愿《尔雅翼》一书中称漆树长到二三丈高时方可开割,并指明割漆季节以农历六七月间为宜。18世纪清张宗法在《三农纪》中指出割漆不能环绕树皮,要留出一定宽度的营养带,否则树必枯死。19世纪初包世臣《齐民四术》中记载的割口形状如新月,与现今的“ V”形割口近似。中国制作漆器和髹漆技术也有悠久的历史。福州的脱胎漆器和北京的“剔红”雕漆,各具特色,驰名中外。
割漆即用割漆刀在漆树树干上有规律地割破树皮韧皮层,收集分泌出的漆液。漆树的开割部位、割口多少和开割期因品种、树龄、长势和生长环境而异。一般6~8年生、胸径达到 16厘米以上的健壮漆树才能开割。通常由下往上,每年开2~3个割口。割漆季节随产区的气候条件而定:在海拔低、气温高的浅山区,“夏至”开割,至“霜降”停止,采割约 120天;海拔高、气温低的高山区,“小暑”开割,到“寒露”停止,采割约90天。“小暑”至“立秋”采割的伏漆质量好,产量也高。采割时间最好在蒸腾强度低、空气湿度大、伤流旺盛的黎明时光。割口型式很多,以“画眉眼”、“剪刀口”、“鱼尾型”和“牛鼻型”(见图)最为普遍。应用植物激素如乙烯利等刺激割漆,可以增产20~30%。
生漆成分中国生漆的主要成分包括漆酚60~80%,漆酶和其他含氮物10%以下,树胶3~6%,水分10~30%,此外还有少量其他有机物。各种成分的含量随漆树品种、生长环境、采漆时期等而有不同。
漆酚漆液干燥后的基本成膜物质。日本真岛利行确定了漆酚是具有不同不饱和度的长侧链邻苯二酚衍生物的混合物,但他未能分离出各个组分。1954年美国C.R.道森从生漆中分离鉴定出 4种漆酚。其中氢化漆酚约占漆酚总量10%;三烯漆酚是漆酚的主要成分,占漆酚总量50%以上,对漆液的干燥和成膜性能有重要影响;此外还有单烯漆酚和双烯漆酚。应用现代分析技术,发现漆酚中还含有少量具有C17侧链的邻苯二酚衍生物和双键在侧链末端的三烯漆酚。
漆酶生漆中含铜的多元酚氧化酶。有促进漆酚氧化聚合、干燥结膜的功能。每分子漆酶含4个铜原子,分子量约12万。
漆酶的活性与生漆存放时间、环境的温度、湿度和介质的酸度等有密切关系。新漆的漆酶呈蓝色,活性大、易干燥;陈漆的漆酶呈白色,活性低,难干燥。生漆要在一定气温(20~40℃)和相对湿度(70~80%)范围内才易于干燥。气温过高或过低,大气湿度过大或过小,都会抑制漆酶的活性。漆酶在微酸性介质中,活性最大。
树胶生漆中溶于水而不溶于有机溶剂的高聚糖。其含量影响生漆的粘度(即稠度),含量高时粘度增大。它因漆树品种和生长环境而异,通常大木漆(野生漆树上采得)中含量较高,小木漆(栽培漆树上采得)中含量较少。树胶含量高,则生漆与漆器之间的附着力强。
生漆的调制和性能生漆在20~30℃时置日光下曝晒或在减压常温(20~30℃)下搅拌脱去一部分水,使漆酶活化,同时使漆酚进行一定程度的氧化聚合,过滤除去漆渣,即成精制漆,或称熟漆。使用前加入适量熟桐油或熟亚麻油、或二者混合的干性油。广漆类一般在熟漆料中加入48~52%熟桐油和熟亚麻油(按 7:3重量比)的混合油。推光漆类于熟漆料中加入约15%的熟桐油或熟亚麻油。漆酚清漆类则不加干性油,而用约50%的溶剂(如二甲苯)将熟漆料稀释即成。如在调制漆中加入不同颜料(如金粉、银粉、朱砂、石黄、钛白粉等)可以配制成各种彩漆。
生漆因来源不同,通常分为大木漆和小木漆两类。两类生漆的性能差别显著,见表。
相关推荐: 生漆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63334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