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自然百科

肺痈

2023-03-07 21:07自然百科 人已围观

肺内发生痈疡而咳吐脓血的病证。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多由邪热犯肺,蕴结不解所致。属内痈(发生于肺腑或胸、腹腔内的痈肿)之一。

汉代《金匮要略》记载了肺痈的病因、病机、临床特征和治疗方剂。唐代医书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许多新的治疗方剂,如《千金要方》的苇茎汤和《外台秘要》的桔梗汤,延用至今。宋以后一些外科书籍也论及肺痈,如《外科精义》及《外科正宗》对此病均有详细的记载,《寿世保元》提出令患者口嚼生黄豆,如不觉豆之气味,即为肺痈的诊断方法。清代《医门法律》主张治肺痈应“清肺热,救肺气”。

西医的肺脓肿、肺坏疽、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等疾病,均可参照肺痈进行辨证施治。

病因病机

肺痈主要由邪热犯肺,蕴结不解所致,也有因风寒袭肺,郁而化热,痰热蕴肺,或嗜酒太过,恣食肥甘,以致湿热内盛,成为化脓成痈的内在因素。因邪热郁肺,蒸液成痰,血滞为瘀,痰热与瘀血互结,酿而成痈,血败肉腐化脓,溃后方见阴伤气耗之象,所以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主要是热壅血瘀。

辨治

肺痈总属实热证候,为热毒瘀结在肺,成痈酿脓,故发病急,病程短,邪盛证实。临床按病程的先后可分为4个阶段,即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除恢复期外,其治疗以祛邪为主要原则。脓未成应着重清肺消痈,脓已成需排脓解毒,具体处理可根据各个病期,分别施治。

(1)初期。风热之邪袭表犯肺,以致卫表失和,肺失清肃。证见恶寒发热,咳嗽,咯白色黏痰,痰量由少渐多,胸痛,呼吸不利,舌苔薄黄,脉浮滑数。治宜清肺解表,用银翘散加减。

(2)成痈期。邪热壅肺,蒸液成痰,气分热毒浸淫气血,热伤血脉,血为之凝滞,热壅血瘀,酿而成痈。证见身热转甚,时时振寒,继则壮热,汗出烦躁,咳嗽气急,胸满作痛,转侧不利,咯吐浊痰,呈黄绿色,有腥味,口干咽燥,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肺解毒、化瘀消痈,用《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加减。

(3)溃脓期。痰热与瘀血壅阻肺络,血败肉腐,化为痈脓。证见咯吐大量脓血痰,或如米粥,腥臭异常,胸中烦满而痛,甚则喘不能卧,身热面赤,烦渴喜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数实。治宜排脓解毒,用加味桔梗汤为主方。现代临床应用大剂量鱼腥草、金荞麦,有显著的祛痰排脓抗炎作用,可单用,也可加入复方中使用。

(4)恢复期。脓疡内溃外泄后,邪毒渐尽,病情趋向好转,但正虚邪恋,阴伤气耗。证见身热渐退,或有低热,咳减,痰转清稀,臭味也减,胸胁隐痛,气短,自汗,盗汗,心烦,口干,咽燥,面色不华,精神萎靡,舌质红或淡红,苔薄,脉细或细数无力。治宜养阴补肺,用沙参清肺汤为主方。

治疗肺痈不宜过早应用补益收敛之品,以免邪壅不去,反致喘咳胸痛诸证益甚。肺痈溃脓期是病情顺逆的转折点,顺证见溃后语声清朗,脓血稀而见少,臭味转淡,饮食知味,胸胁少痛,不发热,坐卧如常,脉象缓滑;逆证则见溃后音嗄无力,脓血如败卤,腥臭异常,气喘,鼻煽,胸痛,坐卧不安,饮食少进,身热不退,颧红,指甲青紫带弯,脉短涩或弦急。在护理方面,溃脓期可根据肺部脓疡的病位,予以体位引流。患者饮食宜清淡,不宜过咸,多食蔬菜水果,禁食辛辣发物,如辣椒、葱、姜、虾、蟹等,并戒除烟酒。若发热者,可予半流质饮食,每天可用薏米煨粥食之,并取鲜芦根煎汤代茶。

参考文章
  • 肺痈中医中药

相关推荐: 肺痈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63334篇文章